除了圆滚滚的身材
憨态可掬的身形
萌萌的国宝——大熊猫
最大的特点就是
它浓重的黑眼圈了吧
想象一下
没有了黑眼圈的大熊猫
是什么样子
没错
我们今天就来
探究一下黑眼圈的前世今生
当然不是大熊猫的
对
当然是屏幕前
举着手机盯着屏幕的你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试想一下,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光滑柔嫩的眼部轮廓,会显得格外楚楚动人,但如果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却搭配着眼周浓浓的黑眼圈,那么这双眼睛好像也没有那么吸引人了。熊猫可以用黑眼圈来卖萌,你拥有了,只会看起来更憔悴。
黑眼圈又称眶周色素沉着
表现为眼睑周围的暗色区域
常见的黑眼圈
有不同的类型
这种类型的黑眼圈恐怕是中国人的专属了,主要在下眼睑出现,颜色发青。因为眼睑处的皮肤非常薄,此处皮下脂肪也很薄甚至是没有,于是皮肤下的血管很容易就透出颜色来。
这种类型可能更符合黑眼圈这个名称,颜色从浅褐、深褐再到黑色都可能出现,既能在下眼睑出现,也可能分布于上眼睑,绕着眼睛转一圈,就问你怕不怕。
也称阴影型。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的自然老化,眼周皮肤肌肉都会变得松弛,同时脂肪量变化,引起眼袋突出、泪沟凹陷,在眼睛下形成阴影,变成黑眼圈。
混合型
这种类型的黑眼圈是很常见也是最可怕的,因为它由上述类型中的两种或三种合并而成。
一说有黑眼圈
可能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
熬夜了、没休息好
但是真的这么简单吗
说到底
黑眼圈的形成
归根结底逃不出以下几点
1.遗传
这是最不能避免的一种情况了,通常黑眼圈患者的眼轮匝肌先天性比较肥厚,或是眼皮的色素先天就比邻近部位的皮肤色素深得多。像是很多东南亚人天生上下眼皮色素过深,眼周会有一圈褐黑色的弯曲条带。
2.色素沉着
眼睛周围皮肤很薄,有色素沉着就会很明显,包括雀斑、黄褐斑等;经常化妆的小仙女,使用的化妆品中,可能含有一些刺激性成分,或者卸妆不彻底,导致黑色素的累积;最扎心的是,皮肤的自然老化和光老化也会加重黑眼圈。
3.睡眠不足,疲劳过度
这种情况下,眼睑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长时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该部位的血流量长时间增加,引起眼圈皮下组织血管充盈,从而导致眼圈淤血,血液不循环造成黯黑的阴影。
4.不良的生活习惯
饮食不科学,比如吃得太咸、太油腻;吸烟酗酒;缺乏体育锻炼;精神压力过大。
5.眼袋问题
眼袋也是加重黑眼圈的一大原因,一般眼袋和黑眼圈都会结伴出现。眼袋会增加眶周皮肤和血管的压力,从而逼近血管与皮肤间的距离,让黑眼圈更加明显。随着年龄增长,眼袋会加重,随之黑眼圈也就加深。
只有分清了黑眼圈的类型
和形成原因
才能对症去“圈”
血管型
?减少或避免熬夜,适度用眼,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促进眼部微循环,坚持适当的热敷可以帮助缓解。此外,外用维A醇、维生素C、维生素K也可以减轻这种类型的黑眼圈。
色素型
?平时做好防晒和保湿工作。
阴影型
?只能通过医美手段从根本上治疗,比如透明酸填充泪沟、自体脂肪填充泪勾,记得一定要去正规医疗机构。
混合型
?就要参考是以上哪几种黑眼圈混合形成,然后有针对性的祛除。
也别小看黑眼圈
有时可能还预示着
身体不同部位的疾病
万万不可忽视
1
警报内容:慢性胃病
黑眼圈颜色深,范围大。
如果长期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胃炎反复发作,黑眼圈会加重。
除用正常的药物治疗,还要注意调养身体,注意合理饮食,尽量避免给脆弱的胃肠额外的刺激。
2
警报内容:月经不调
黑眼圈呈茶色。
月经不调、寒湿所致的带下病(白带量多、无明显臭味,可伴有四肢乏力)可造成黑眼圈,有些女性经期时黑眼圈往往也会加重。
多喝热水,注意保暖,若长期不调,要及早去妇科内分泌治疗。
3
警报内容:鼻炎
眼眶周围特别是下眼睑暗淡无光。
找出过敏源,根据原因对症治疗,避免给鼻子额外的刺激。
4
警报内容:肾虚
各种肾病例如肾炎、肾结石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也可能引起肾功能衰竭而导致黑眼圈。
建议生活中作息规律、不要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愉快的心情,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
5
警报内容:心脏病
如果出现黑眼圈,且不时感到呼吸困难、心前区刺痛,应立即就医并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是否由于过度疲劳引起心肌肥大。
6
警报内容:肝病
表现为面部、眼眶周围都有色素沉着。
调养方法以静养和食疗为主,平时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的食物。
黑眼圈的分类和治疗我们都说完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在黑眼圈爬上我们的眼周前
关键还是在平时
做好预防工作
1.减少光照,出门做好防晒:涂防晒霜、佩带墨镜等。
2.做好日常的保湿工作。挑选成分单纯、适合自己的眼霜,取适量进行按摩。
3.尤其是敏感肌肤,要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选购眼部的化妆品更要慎之又慎,不要贪图便宜买非正规渠道的三无产品。
4.工作、学习的时候避免用眼过度。有条件的话,最好每三十分钟就休息五分钟,除了预防黑眼圈还能保护视力。平时眼睛劳累了一天了,空余时间就别太贪恋手中的手机啦!
做做眼保健操,促进眼部周围的血液循环,但是一定要做好手部的清洁,且手法要轻柔。
5.保证良好的作息,不要熬夜,放松心情。
6.低糖饮食。黑眼圈在某种程度上是皮肤炎症的表现。为了对抗身体各部位的炎症,应减少饮食中糖的摄入。
参考资料
①健康时报《黑眼圈怎么破?引起黑眼圈的原因都在这,“对症下药”才管用!》
②科普中国《黑眼圈的形成竟对应了不同的"病症",快来自查,还能补救!》
③丁香医生《怎样去掉黑眼圈?》
④家庭医生《痔疮膏能治黑眼圈,是真的吗?》
⑤生命时报《黑眼圈可能暗示5种疾病,这样做尽快“消灭”它》
编辑:李佳欢责编:张盼盼
图:摄图网、网络
更多精彩,尽在阅读原文。
李佳欢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