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眼睑病 > 饮食调养

没ldquo感觉rdquo,是不

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m.39.net/pf/a_7585947.html

糖尿病神经病变(末梢神经炎)的发生率

糖尿病并发症一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率最高,糖尿病诊断10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的患者无症状。国内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中神经病变总发生率为60.3%,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发生率达61.8%。在吸烟、年龄超过40岁以上级血糖控制差的患者中发病率更高。神经病变可发现发生于糖尿病的早中晚各期。

其实,很多患者在糖尿病诊断前糖尿病神经病变已经发生,是糖尿病早期最普遍的并发症。由于糖尿病人受累的神经不同,神经受损的程度也不同,所以不同的人临床表现与主诉差异很大。

初期症状比较隐匿,有些症状较轻,如自汗、神疲懒言、倦怠乏力、面色晦暗、肌肤甲错等。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知识的匮乏,常常被忽视,其实这就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表现,神经病变正悄悄地损坏患者的神经,蚕食患者的生命。中期会产生严重麻木、疼痛,这时发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随病程的延长,到了晚期,发病率达到%,无可幸免。进一步发展,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恶化至糖尿病足,截肢致残。

可见神经病变的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应该常规,且早期进行。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所致糖尿病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为30%~90%。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多从下肢开始,由足趾向上发展,上肢累及较晚。短袜及手套形分布的感觉障碍为典型表现按临床表现分为双侧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及单侧非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普遍认为其发生于血管病变、代谢紊乱、神经生长因子减少、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性改变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本病患者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几乎相当,患病年龄7~80岁不等,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上升,高峰见于50~60岁。患病率与病程关系不明显,T2DM患者中约有20%的神经病变先于糖尿病症状的出现,患病率与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但糖尿病高血糖状态控制不良者患病率明显增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一潜藏的危机

周围神经系统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使机体能够感觉到内外环境的温度(冷、热)、疼痛、触摸、方位的变化刺激,使机体能够很好适应外部环境并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运动神经”负责支配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使机体完成各种随意动作。

感觉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感觉神经是糖尿病患者中受累最早最多的神经。大多起病隐匿,早期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只是在做肌电图检查时发现异常(如神经冲动的潜伏期延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等)。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逐渐出现:

①感觉异常:如肢端麻木感、蚁行感、针刺感、灼热感等等;

②感觉减退:似戴手套、袜套样感觉,严重者感觉丧失,对冷、热、痛的刺激毫无知觉,即使受伤也浑然不知,由于患者缺乏下意识的自我保护反应,因而很容易受伤;

③感觉过敏;对冷、热、触摸极为敏感;

④疼痛:有的患者表现为自发性疼痛(静息痛),似刀割火燎,夜间疼痛尤甚,让人彻夜难眠,痛不欲生。

上述症状主要发生在四肢,但下肢更多见且症状更明显,病变部位通常双侧对称最初局限于手指或脚趾,以逐渐向上发展,症状有昼轻夜重的特点。

运动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当患者出现运动神经病变时,由该神经所支配的肌肉会出现萎缩,运动时肌无力,甚至瘫痪,比如面神经病变可出现面瘫,动眼神经病变可引起眼睑下垂,复视等。

下期再跟大家详细聊一聊如何识别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d.com/ysty/11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