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是第27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帕金森病日的主题是: 帕金森病影响生存质量
前段时间,一名70多岁的患者找到黄干,主诉失眠和便秘多年,症状至今没有得到缓解。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黄干认为该患者的问题可能没那么简单。他紧接着问了家属几个问题,得知患者行动较之前变慢了,而嗅觉早在十几年前就消失了。随后,黄干给患者做了神经系统查体发现,患者虽然没有肢体震颤,但肌张力偏高,走路时一侧上肢没有摆动,起步和转身动作缓慢,被诊断为帕金森病。后来,给予相关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黄干介绍,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帕金森病患病人数约占全球半数左右,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帕金森病患病率约1.7%。预计到年,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万(全球约万),给家庭和社会都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但帕金森病在我市乃至全国仍处于“认知度低、就诊率低、诊断率低”的现状,很多人都是在病情严重影响生活时才会重视。帕金森病不会直接影响患者寿命,但患者若没能得到及时和合理的治疗,很容易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甚至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致残,疾病晚期由于长期卧床可并发肺部感染、压疮、泌尿系感染、口腔炎和肢体废用性萎缩等疾病。
“四动四静”辨识帕金森病
“四动”指四种运动症状。一是静止性震颤,常为帕金森病首发症状,多始于一侧上肢,静止时出现,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情绪紧张时加剧,典型表现是不自主地进行“搓丸样”运动。二是肌强直,走路时姿势异常,头部前倾,膝关节弯曲;或由坐位转换站位时感到异常费力,起步困难;或运动时肢体运动不灵活,有僵硬感等症状。三是运动迟缓,系扣子、鞋带等精细动作完成差或面部表情减少,酷似“面具脸”;或语速变慢,书写字体变小;或随意动作减少,动作缓慢、笨拙。四是姿势障碍,在行走时出现下肢拖曳,或呈为小步态,起步后前冲,愈走愈快,不能及时停步或转弯;或行走时全身僵住,不能动弹。
“四静”是指四种非运动症状。一是睡眠问题,有一种睡眠障碍表现为在睡梦中大喊大叫、拳打脚踢,仿佛做噩梦一般,可能打伤自己或同床的人,甚至于从床上掉下来,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快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一种早期临床现象,认为是帕金森病的预警征象。二是感觉障碍,如嗅觉减退或睡眠障碍、肢体麻木疼痛、不宁腿综合征等。三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常见的如便秘、多汗、面部异常出油等。四是精神障碍,50%患者伴有抑郁,并常伴有焦虑,在疾病晚期15%患者可有痴呆等症状。
目前,虽然帕金森病仍然为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但经过规范系统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帕金森病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帕金森病不单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其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焦虑和抑郁。
黄干表示,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的心理问题可能越发凸显。这个时候,家人要积极鼓励患者主动运动,如吃饭、穿衣、洗漱等,不要什么都替患者做;对于有语言障碍者,患者可对着镜子努力大声地练习发音,减轻帕金森的危害。
其次,对于长期患病有抑郁、焦虑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量表测评,分值较高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精神类药物治疗;积极鼓励患者,为其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
帕金森病程长,且随着时间逐渐加重,对患者精神产生一定的压力。做好心理护理,克服患者悲观失望、焦急烦恼等消极情绪,树立正确生死观,向疾病作斗争,保持心态平衡对病情的控制很重要。
很多帕金森患者患病后,回避人际交往,不与人交流,感到孤独,甚至产生恐惧或绝望心理。这个时候,除了合理的用药治疗,更需要的是家人、朋友的关心和爱护,主动与患者沟通,为他们建立愉快的工作生活氛围,让患者感到轻松。
家人应为患者介绍帕金森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认识自己所患疾病的原因、表现、治疗和规律;将治疗、用药及有关疾病的常识告知患者,使之了解病情,配合治疗。
家庭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心理学修养,讲究语言艺术。在护理工作中要深入细致,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和患者心理活动,掌握病人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
黄干表示,帕金森病应强调综合性治疗,全面全程管理,以药物治疗为主,与康复理疗、心理、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相关治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
xxcb.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yuanshipeng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