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用紫外线灯消毒是一种有效、方便、可操作性强的方式,医院和特定需要消毒的单位。以往紫外线灯引起的电光性眼炎并不常见,但今年为了防控新冠疫情,像紫外线灯成为一些单位办公及个别人居家消毒的选择。
灭菌用的紫外线灯,对皮肤表面和眼睛伤害最大。灯的功率越大,照射时间越长,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也越重。很多人消毒时没有正确使用紫外线灯,往往引起电光性眼炎。
电光性眼炎是紫外线对眼角膜和结膜上皮造成损害引起炎症,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剧烈的异物感和疼痛,怕光、流泪、睁不开眼等,发病期间还会有视物模糊。症状出现前6-12小时有接触紫外灯、电焊且未做到规范防护,长时间在雪地或海边也可能出现。轻者可居家冷敷,减少用眼,避免揉眼。不能缓解需要及时就医,给予促角膜上皮生长药水点眼治疗。正确使用紫外线灯注意:一般30分钟到1小时即可。关窗户、拉窗帘,照射时人不能进入,灯开人走,房间内不能有人。避免直视光源,开关紫外线灯一定要遮挡双眼,迅速开关紫外线灯,家庭在操作时一定要佩戴防护眼镜或墨镜。
扩大疫苗接种有望减少抗生素使用
科技日报报道,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美国科学家研究,肺炎球菌和轮状病毒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和腹泻,针对这两种疫苗,扩大或引入其接种项目有望减少中低收入国家儿童对抗生素的使用,支持在全球抗击耐药性的工作中,优先考虑对儿童进行疫苗接种。
抗生素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作用,会干扰其他细胞的发育功能。细菌在与抗生素的博弈中,越来越厉害,现在致病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是严重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科学家开展的大型家庭调查研究发现,24.8%以抗生素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和21.6%以抗生素治疗的腹泻感染,由对这些疫苗敏感的病原体引起。接种了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或轮状病毒疫苗的儿童与未接种疫苗的儿童相比,前者发生以抗生素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感染的几率分别降低了8.7%和8.1%。
估计在中低收入国家的儿童中间,目前肺炎球菌和轮状病毒疫苗接种项目每年大约预防万次以抗生素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发作和万次以抗生素治疗的腹泻发作。如果已使用这些疫苗的国家扩大疫苗接种覆盖范围,在未使用的国家中为儿童引入疫苗接种,有可能额外预防万次以抗生素治疗的疾病的发作。
益母草软胶囊等药品转为非处方药
人民网报道,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益母草软胶囊等8种药品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公告》称,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论证和审定,益母草软胶囊、穿心莲内酯分散片、抗病毒胶囊、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甲硝唑含漱液、玻璃酸钠滴眼液、维生素C咀嚼片等8种药品由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品种名单及其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一并发布。
要求相关企业在年1月26日前,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提出修订说明书的补充申请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将说明书修订的内容及时通知相关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等单位。
公告显示,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规定内容之外的说明书其他内容按原批准证明文件执行。药品标签涉及相关内容的,应当一并修订。补充申请备案之日起生产的药品,不得继续使用原药品说明书。双跨品种的处方药说明书可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