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高烧持续一周不退,到医院检查才知竟是感染了“亲吻病毒”。这是热播剧《谢谢你医生》的剧情。
“亲吻病毒”?可能乍一听这个名字有被浪漫到。
但是别看它有这么浪漫的名字,要起命来也是真要人命。现在正是高发季,不得不防!
什么是“亲吻病毒”?
亲吻病毒的医学专业名称为EB病毒(或人类疱疹病毒4型)。
这种病毒因为能够在人体咽喉部存活繁殖,可在唾液中大量存在通过亲吻传播,“亲吻病毒”的形象称呼也就由此而来。除了亲吻传播,口对口喂食、共用餐具、飞沫传播等都是EB病毒的传播方式。此外,也有极少数患者通过输血传播。
据报道,95%以上的成年人都曾感染过EB病毒,4-6岁是该病毒感染的高发阶段。
对于绝大多数疫力正常的成年人,感染或携带EB病毒并不会有症状,而学龄前儿童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是EB病毒感染的高发人群。
EB病毒感染在全年均可发生,秋冬季居多。
感染“亲吻病毒”后有什么症状?
EB病毒感染早期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咽喉痛、流鼻涕、食欲减退等。多数感染患者会出现典型的“发热-咽扁桃体炎-淋巴结肿大”三联征。还有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肝脾肿大、眼睑浮肿、全身皮疹等症状。
虽然与感冒症状相似,但EB病毒却具有更高的潜在风险。
由于EB病毒感染常与其他病毒或细菌发生混合感染,可能导致感染病情危重,需要及时救治。
此外,EB病毒感染还可能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发生免疫抑制或亢进,对感染幼儿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研究发现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也有关。
感染“亲吻病毒”与普通感冒有何不同?
由于EB病毒早期感染症状与感冒相似,家长应注意患儿是否出现以下症状:
高烧不退:反复发热可持续7-10天,体温在39°C左右,退烧药效果不理想;
扁桃体炎:喉咙扁桃体上可以观察到化脓性的白色渗出物;
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脖子看起来“变粗”了;
眼脸浮肿:眼部出现浮肿。
如果患儿同时出现这些症状,家长应警惕可能发生EB病毒感染,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感染“亲吻病毒”如何治疗?
对于发生EB病毒感染的患儿,主要进行退热、补水等对症治疗以及抗病毒治疗,免疫力正常的患儿经过治疗后均可康复。
为了避免婴幼儿发生EB病毒感染,更重要的是有效预防。预防措施如下:
不要随意亲吻婴幼儿
多数成年人均携带EB病毒,应避免亲吻婴幼儿的手脚,避免发生感染。
避免嘴对嘴喂饭
成人口腔中的微生物菌群丰富,除了EB病毒,嘴对嘴喂饭还可能将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给幼儿;冲奶粉的时候也应避免用嘴试温度。
不共用餐具
可以给宝宝准备单独的茶具、餐具以及洗漱用品,避免接触传播。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养成吃东西前要洗手以及集体用餐使用公筷的良好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