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成都人,不是在露营,就是在去露营的路上……
而每逢夏季,也是各种昆虫出没的时节。
当有蚊虫落在身上,大家下意识的动作肯定是去拍打,但是有一种虫落在身上,千万不能去拍,因为它分泌的一种毒液,不仅会灼伤皮肤,严重还会导致皮肤溃烂。
这种虫
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虫?
隐翅虫,也叫飞蚂蚁。看上去就像蚂蚁长了翅膀,黄黑相间。因为它的体液偏酸性,pH值在1至2之间,也有测定为5-6,被人称为“飞行的硫酸”。
每年的六月至九月份,会大规模地出现。如果一旦被它的毒液沾染,身上就会出现红肿痛痒,甚至还会出现脓点糜烂。
夏秋季雨后,是隐翅虫活跃的时期,一般出现在潮湿的草地。
医院皮肤性病科李萌萌医生介绍:每年她都会在门诊上遇到被隐翅虫“灼伤”的患者,大多在脸上、颈部、上肢等暴露的部位,呈条状皮损。
如果不及时治疗,一是会有过敏反应,二是可能会有感染,严重还会出现一些全身感染症状,比如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等。
(图源:微博截图)
如果出现全身感染症状,还是比较危险的。
当灼伤部位距离眼睛比较近的话,可能导致眼睑红肿,睁不开眼,也需要及时到眼科就诊。眼睛里面或许也会渗入毒液,所以也比较危险。
(图源:微博截图)
如何驱赶隐翅虫?
被灼伤的第一时间应该怎么办?
(图源:微博截图)
据李萌萌医生介绍:如果沾染了隐翅虫的毒液,应第一时间用肥皂水清洗,然后涂搽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果皮肤已经发生溃烂,可以涂擦一些碘伏,也可以涂一点百多邦抗感染。
但进行简单处理之后,医院就诊。
隐翅虫叮咬皮炎VS带状疱疹
二者到底应该怎样区分?
(图源:微博截图)
隐翅虫皮炎,是指皮肤接触隐翅虫体内毒液后所致的接触性皮炎。
临床表现为接触毒液数小时到2天后,局部出现条状、片状或点簇状水肿性红斑,其上密集水疱或脓疱,可发生糜烂、结痂及表皮坏死,有瘙痒、灼痛和灼热感。
而带状疱疹的症状也会有疼痛、红肿和长水疱的症状,因此常常有人将其混淆。
那么二者该如何区别呢?
李萌萌医生表示: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它是按照神经节段来分布的,就是每个神经节段都有它特定的部位,往往有明显的闪电样神经痛。
另外,被隐翅虫灼伤所导致的感染性水疱一般比较薄,较为容易破溃,继发感染也很容易形成脓疱,而带状疱疹的水疱往往为成簇水疱,疱壁相对较厚,所以这也是二者的区别。
应该如何预防被隐翅虫“灼伤”?
隐翅虫有趋光性,夜间会向灯光处飞行。因此,夏秋季节睡觉应关灯,最好安装纱门、纱窗,阻止夜间活动的昆虫飞入室内。
另外,外出时避免靠近树林处,也要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清除住宅周围的杂草、垃圾,当不明飞虫附着于皮肤时,不要揉捏及拍打,最好用嘴吹掉或用物品将其拨落、用胶带将其粘离。
最后李萌萌医生提醒:
今夏成都气温较高,外出耍水的人较多。大家除了要谨防溺水之外,也要防止被水中的这种生物——蚂蟥咬伤。
被蚂蟥叮咬部位常发生水肿性红斑,初咬时不痛。
当蚂蟥吸附于皮肤上时不可强拉,否则蚂蟥吸盘将断入皮内引起流血不止。
可用手掌或鞋底连续拍击虫体,经过剧烈的击打以后,蚂蟥的吸盘会自然放开。
如有任何不适,请尽快就医。
本文科普医生
(点击可查看大图)
编辑丨Mkiki
部分内容参考丨新闻晨报央视财经
图片来源丨微博截图rf
审核丨黄利琴
监制丨蓝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