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眼睑病 > 患病危害

诊疗前沿世界肌病学会年会强直

北京皮肤病医院地址 http://m.39.net/pf/a_4659317.html
诊疗前沿

世界肌病学会年会: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年9月20日-24日,每年一度的世界肌病学会年会在线上正式展开。受疫情影响此次的会议依然为线上,与会的各国科研人员依然热情不减,带来了精彩的学术知识。医院神经内科肌病组,将选取本次会议精华,按疾病类型总结归纳,希望将最前沿、最热点的诊疗情报带给各位病友与同道。

导读:DM简介说文解字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otonicdystrophy,DM)是一类同时具有肌肉萎缩与全身受累的遗传性疾病。"强直性(myotonic)"代表肌肉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任意舒张,总是觉得绷直僵硬(myotonia),是该类病人的临床特点,故得名于此。DM是最常见的成年发病的肌营养不良,全球预估的患病人数是1/.

分型

DM分为两种类型,DM1与DM2。分型的依据是依据基因检测的结果。DMPK基因出现问题的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I型(DM1),CNBP基因出现问题的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II型(DM2)。一般说来DM1型会较DM2型的病情更为严重,但不同患者个体之间的临床严重程度以及寿命仍然有很大的不同。严重的DM患者在出生前就夭折了,有的患者后期可以出现白内障、心肌传导异常、不孕不育、胰岛素抵抗等不同器官的受累。

注:左上角为该类病人的临床表现,全身受累体现在白内障、男性的雌性样乳腺发育、秃头、短平状面容、眼睑下垂。右上角为DM病人抓住东西后不容易放松的表现。左下角为DM患者肌电图出现的自发肌强直电位。病因(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简单说就是,基因发生了变异。每个人都有2万多个基因,不同基因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有着不同的功能,他们之间像零件一样相互合作,确保我们的健康正常。DM就是出现了DMPK或CNBP基因的异常,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意味着患者的每个子女一般情况下有50%的概率也会得到这个病。?DM的突变类型是动态突变[1],DMPK基因是三核苷酸,CNBP基因是四核苷酸,重复的次数推测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关联。这两个基因突变后均可以继续转录为RNA,但是RNA不会翻译为蛋白质,故二者的致病机制应该是毒性RNA对细胞内其他正常生命过程的干扰,这也解释了为什么DM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涉及各个系统。

注:上图为DM1的三核苷酸重复、下图为DM2的四核苷酸重复本次会议亮点

?改良后的治疗DM1的新ASO药物——DYNE-

治疗DM1的新ASO:DYNE-

?早期设计的用于治疗DM1的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oligonucleotides,ASO)由于肌肉递送效率不足的原因在前面的临床前期研究失败?来自美国DyneTherapeutics公司的Zanotti等研究人员[2]制备了一种有次CUG重复突变的人源性DMPK基因小鼠模型(hTfR1/DMSXL)。?他们设计一种新型的ASO(DYNE-)去治疗以上DM1模型。新药物由三部分构成:1.针对肌肉高表达的人转铁蛋白受体(humantransferrinreceptor1,hTfR1)设计的抗原结合片段(antigen-bindingfragment);2.连接药物与抗体的缬氨酸瓜氨酸连接物[3](valine–citrullinelinkers;3合适用量的作用DMPKRNA的咬ASO药物?就实验结果而言,hTfR1/DMSXL小鼠的腓肠肌、胫前肌、膈肌、心肌表现出了消解的人源性DMPKmRNA。DYNE-在灵长类动物中也显示了良好的耐受性。?动物和人类还是有很大区别,希望不断精进的药物技术能带来新的曙光。

9年DM病人登记:从英国至世界

?来自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Porter等人[4]报告了他们病人数据库系统的建设情况,自年五月开始后。从英国开始的该项病人注册系统已经扩展至全球。?在9年间,共有名DM病人注册,其中96%为DM1型(里面12%的为出生就发病的),4%为DM2型?良好的病人情况收集与调研才能更好的助力后续的药物试验

DM1患者有更大的患癌风险

?英国邓迪大学的McConville等人[5]就DM1的患癌概率进行了meta分析及系统评价?发现较正常人,DM1患者可能更容易患在以下器官出现癌症:如子宫内膜、黑色素瘤、脑?鉴于DM的发病机制大概率为RNA毒性,突变本身的不确定性造成了患癌的不确定性,本结论在情理之中。DM的患者可以多注意癌症疾病的筛查与预防。

咬肌大小与DM1临床程度相关

?来自苏格兰格拉斯哥的Oliwa等人[6]通过MRI扫描发现咬肌大小与疾病病程、严重程度等系列指标相关,这是一种潜在的临床标志。

引用链接

[1]DM的突变类型是动态突变: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d.com/hbwh/12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