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抱抱我。”看到宝宝肉嘟嘟的脸庞,大人们总想凑上去亲一亲,不过,宝宝可不是想亲就能亲的,也是有讲究的,如果不注意,就容易让孩子得一种特别的病,它有个浪漫的名字——亲吻病,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属于疱疹病毒,成年人感染疱疹病毒后,病毒潜伏于体内,可以以静止的状态与人体共存,并不引起疾病,但对宝宝来说那就不一样了。多数宝宝患单核细胞增多症后1~3周症状会自然减轻、消失(乏力症状的持续时间可能会更长些)。只有极少数的宝宝会因为EB病毒感染而免疫系统受损,导致严重的细菌感染、肿瘤,甚至死亡。
多数宝宝感染EB病毒后无症状或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轻微病症,也可能出现单核细胞增多症。典型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咽喉痛,在咽后壁可以见到白斑;颈部、腹股沟和腋窝可以摸到肿大的淋巴结;乏力。
除了上述典型的单核细胞增多症症状,还可能出现以下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发冷颤、头痛、食欲减退、眼睑水肿、肝脾肿大、畏光、贫血。
如果家长怀疑宝宝患了单核细胞增多症,医院。通过典型的体征表现和查体(发热、咽痛、乏力、淋巴结肿大),以及血化验EB病毒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
单核细胞增多症由病毒感染引起,所以抗生素治疗无效,多数的治疗都是为了让孩子缓解病毒感染带来的不适感,等待感染自然控制。这些治疗包括: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疼痛和退热;温盐水漱口缓解咽喉痛;卧床休息缓解乏力。
预防EB病毒的传播很困难,因为感染EB病毒的病人即使没有任何表现也会持续不断地传播病毒,而且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EB病毒感染。所以家长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不要和孩子过于亲密,不要口对口喂食,不鼓励孩子亲吻小伙伴或其他人,避免宝宝感染病毒。
内容来源:《儿科医生健康公开课》
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