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眼睑病 > 诊断原因

卫生讲堂秋冬传染病预防小贴士

秋冬季

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人体适应能力下降,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与各位家长朋友分享。

01手足口病

此病多发生在夏、秋季,可散发亦可引起局部流行。以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疱疹为特征。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

传染源: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EV71)等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传播途径:通过接触,经粪口途径传播,少数也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防病实践中发现,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临床表现: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

02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流感不同于普通的感冒,本病多发于秋冬季,人群普遍易感。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主要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多喝水。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浑浊的场所。

0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伴咀嚼受阻为特征,同时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病人自腮腺肿大前7日至肿大后9日有高度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传染。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例多发生在5-15岁人群。患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

临床表现:多数以耳下部肿胀为首发症状,少数病例有发热、头痛、畏寒、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日后腮腺逐渐肿大,肿大先从一侧开始,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发红,发热38度-40度不等。整个病程10-14日。

04水痘

水痘是水痘-带状疱疹所引起的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较多。临床上全身症状轻微,有发热及全身性分批出现的皮疹,以斑疹、丘疹及迅速发展的疱疹和结痂为其特征。

传染源:患者是唯一传染源,传染性强,发病1-2日至疱疹结痂时,均具有传染性。皮疹全部结痂脱落后无传染性。

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一次发病可终身有较高免疫力。

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无力及上呼吸道炎症表现,持续1天左右。起病后数小时或1-2日出现皮疹。皮疹首见于躯干和头部,红斑疹迅速发展为丘疹,数小时后又变为疱疹,呈椭圆形,周围有红晕,形如露水珠滴,后浑浊,疱疹常伴有瘙痒。皮疹呈向心分布以躯干为多,四肢较少,手掌及足底更少。

05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任何年龄均可感染麻疹,过去一般以8个月到5岁发病率最高,且每隔2~3年有一次大流行。麻疹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发病最多。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天(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内,口、咽、鼻、眼结膜分泌物、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大量病毒,具传染性。恢复期不带病毒。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经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多。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接触病人后90%以上易感者发病。病后有持久免疫力。成人多因儿童时患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而获免疫力。6个月内婴儿可受到母体抗体的保护,很少患病。

临床表现:从发热到出疹一般3~4天,伴体温增高,症状加重。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喷嚏、流涕、咽部充血等症状;眼结合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浮肿。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3~5天出齐。出疹3~5天,皮疹出齐后,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消退初期留浅褐色色素斑,伴糠麸样脱屑,历时约1~2周。无并发症者病程为10~14天。

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有麻疹、流行性感冒、水痘、肺炎、流行性腮腺炎等。这些均为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因此常见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避免受凉

这段时间白天的气温较高的,但早晚的气温较低,我们要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

冬季参加锻炼时,更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幼儿运动出汗时,老师和家长要及时帮幼儿脱衣服,否则等到“回冷”时就很容易着凉感冒了。

2

优化环境

班级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次不少于15分钟,使空气清新清洁,减少病菌,预防疾病。班上如果有幼儿已经生病,需要回家治疗,且班级要进行消毒处理。

3

补充营养

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提高抗病能力。

4

生活规律

幼儿在园午睡也很重要,充足的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5

加强锻炼

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6

个人防护

要注意勤洗手,养成正确洗手这个简单的习惯,加强卫生意识,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7

免疫预防

疾病流行季节可到疾控中心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水痘等疫苗。

8

及早就医

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出疹等一种或多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如果确诊为传染病,家长一定要让幼儿治疗休息,直到痊愈,经保健医生确认方可入园。

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d.com/zdyy/108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