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眼睑病 > 饮食调养

战疫者的元宵节见屏如面,等你团圆广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好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今日(8日)是元宵团圆日,

却有一些人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

负重前行在抗击疫情的“火线”上。

医护人员、执勤人员、一线记者、战疫夫妻……相隔异地,他们心藏无数思念和牵挂,只能轻抚屏幕上亲人的脸。他们是逆行者,也是爸爸、妈妈、儿子、妻子等一个个平凡人。

在他们的背后,有使命、有责任,也有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在这团圆时分,我们走近这些战“疫”者和他们的家人,听听彼此述说的牵挂和坚守。

战“疫”夫妻档

广州交警支队白云一大队机动中队民警张斌

医院肾移植科护士史丽莎

“除夕那天中午,家里的电话突然响起,我心里一紧,知道‘任务来了’。”广州交警支队白云一大队机动中队民警张斌说,妻子史丽莎是医院肾移植科护士,也是年抗击过非典的小汤山医疗队员,将作为广东第一批驰援武汉的医务人员奔赴抗击疫情一线。“她和同事写下请战书,我坚决支持她的决定,但还是忍不住担心。”

“你让女儿好好学习,老人不要出去买菜,你上班戴好口罩,一定要勤洗手……”等到了妻子安全抵达武汉后给家里打来的视频通话,听着“温暖牌唠叨”,张斌在电话这端连连点头,7岁的女儿和2岁的儿子也大声给视频那端的妈妈加油鼓劲:“妈妈加油!我们等你平安回家!”

在高速路出口,张斌和同事们进行24小时轮流设卡排查出行旅客疫情。“执勤期间时刻都要戴着口罩和护目镜,脸上常常都是汗。现在是非常时期,既然承担起了这份责任,就要站好每一班岗。”他说,“妻子去增援武汉,我在高速公路执勤,每个人有自己的阵地,每个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我们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

“等战疫结束,爸爸回家再抱你!”

广州南站客运员谢海除夕元宵坚持工作

下班回家却不敢抱女儿

广州南站作为全国铁路客流量最大的高铁站,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广州南站客运二车间的党员们义无反顾地坚守在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铁路人的责任与担当。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王燕摄今年33岁的谢海是广州南站客运二车间的一名普通党员,身为值班站长的他不仅每天要承担繁重的客运工作,还要做好疫情防护的“安全员”。今年的除夕和元宵,他都坚持工作在一线岗位。

“每天面对南来北往的旅客,我不是不怕,但我不能后退,这个时候,我更要冲锋在前!”谢海说,“作为高铁站的工作人员,我每天与太多旅客接触,下班回家都不敢抱3个月的女儿,怕自己身上的细菌带到宝宝身上。”

作为值班站长,谢海每天要在广州南站48.5万平方米的站房中来回穿行,霸占朋友圈步数排行榜前三名是他的常态。疫情爆发以来,在保障旅客乘车和站内外秩序的同时,客运二车间还承担了为进出站旅客测量体温的任务。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谢海总是不能如期和家人团聚。今年的春节和元宵,他又缺席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最让我暖心。”谢海说,“我是党员,要有责任、有担当,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我就应该挺身而出,有了‘大家’才能有我们每个人幸福美满的‘小家’。女儿,等‘战疫’胜利了,爸爸回家再好好抱你、亲你!”

滴~“体温正常,一路平安。”

广州市交通行政执法局道路运输执法大队林旭生

对于广州市交通行政执法局道路运输执法大队的林旭生来说,今年的元宵节特别忙碌。从年初三开始,林旭生与同事肩负起了广园、夏茅、罗冲围和永泰4个重要的客运战场的巡查工作,每天几百次举起测温仪和一句句“体温正常”,为广州守住了疫情防控的大门。

晚上10点,刚下班的林旭生还没来得及脱下口罩,就接到远在潮汕家里儿子的视频电话,“爸爸,我的飞机坏了,你快点回来帮我修啊!”虽然戴着口罩,但是看到屏幕上儿子的模样,还是可以看出,林旭生眼里的疲惫顿时融化成了爱意。妻子在电话那头,叮嘱林旭生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注意防护。

林旭生说,自己每天有近10个小时在客运站等人员密集场所,为了家人的安全,身怀二胎的妻子带着2岁的儿子暂时留在了潮汕老家。今年这个特别的元宵节,他们一家注定不能团聚。

林旭生就是坚守在春运战线交通执法人的缩影,牺牲节日的家人团聚,战斗在防疫第一线,守护千家万户的春运路上的平安。

“这个时候我不回去,说不过去!”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马钰

放弃产假、给宝宝断奶

马钰是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部的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年轻的妈妈。

去年12月20日,产假中的她带着宝宝回到了湖南岳阳的老家。按照计划,她会在那里待到今年3月底产假结束。

随着疫情越来越严重,单位也已开始号召大家取消休假回岗。“我问领导:需要人手吗?领导说,暂时不用我回去,但可以在家看一下监测平台。”

但由于身在外地无法进入单位内网,马钰感到束手束脚,很难开展工作。

“如果让我一直待在家里,就是个帮不上什么忙的普通老百姓。回到单位,至少能做一些专业上的事。”她在老家开始坐不住了:“我要回广州。”大年初一,马钰下了决心。唯一让她纠结的,是嗷嗷待哺的宝宝。去年9月下旬出生的宝宝刚刚4个月大。考虑到宝宝还小、坐车回广州的舟车劳顿以及广州同样在上升的确诊病例数,加上担心下班回家会给宝宝带来感染风险,马钰和丈夫决定,宝宝不随妈妈走,留在老家由奶奶照顾。

她回到工作岗位后,加入了疫情监测组。这是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应对本次疫情而成立的8个工作组中,防控任务最重、工作最苦、风险最大的工作组之一。最近几天,为了早点回到单位,马钰改成开车上班,连和宝宝视频的时间都被挤占了。白天的工作让马钰根本没有闲暇,她也不敢轻易让自己沉湎在思念宝宝的情绪里。只有在晚上11点多,夜深人静之时,马钰才有空拿起手机,找出被置顶工作群冲到聊天列表好几页后面的家族群,点开里面宝宝的视频,怎么看也看不够。

“可是看得到,摸不到,我就只希望能摸一摸她呀。”她说。

战疫,全家齐上阵!

医院隔离病区护理组长曹皇亮

医院隔离病区护士刘铃

医院隔离病区护理组长曹皇亮,外号“一针哥”,再难扎的人,到他这儿来保管叫你“一针见血”,还被评为广州日报“健康有约”“仁心妙手护士”。妻子刘铃,也是市八隔离病区的护士。由于两人在不同的病区,平常很少见面,偶尔相见,只能隔着护目屏,用无声的语言对视加油。

作为市八隔离病区护理组的组长,从1月21日开始,曹皇亮已经连续在岗位上奋战16天了。本来,夫妻两人早已决定除夕回妻子老家过年,已经申请好了假期——腊月二十八至年初二,这是他们结婚六年来第一次计划回湖北老家陪岳父岳母过年。

为了能回家陪陪年迈的父母,曹皇亮和妻子、儿子精心准备了大半个月,然而……当广州出现第一例疑似病例,1月21日,接到领导的通知,他主动取消了休假,第一个进了隔离病房,全家也跟着他一起留了下来。妻子担心地发消息说,“这个年都不用过了。”他马上回答:“过年不重要,控制住疫情才重要。”

作为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主战场,80%的确诊病人都送到了市八。曹皇亮的护理任务非常重,全副武装的他马上投入战斗,并且鼓励同事说:“放松心情,我们是最佳拍档!”一个班6个小时,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不敢喝水不敢吃饭,换班时后背上全是湿漉漉的。普通人像他那样全副武装,半小时就会觉得胸闷、缺氧。而他却说已经习惯了。从开战的那天起,他一直战斗在前线……

他说:“我是护理组长,有责任和能力带领护士们冲在抗疫最前线”。因筹备病区工作和参与救治患者,他已连续多日没有回家了,只能和家人通过视频电话来联系。5岁的儿子嘟嘟,已经很多天没有见到爸爸妈妈了,想念父亲母亲,只能在视频里哭着说:“我太想你们了,我想你们都想的哭了……”!

而这一端的曹皇亮,也忍不住红了眼眶。“有多少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战友们,舍小家,为大家,向你们致敬!因为你们的坚守,相信这场战役必胜,盼望着你们都能平安归来!”

“成为大白,彼此温暖!春天也就不远了!”

国家第二支援助湖北中医院团队队员谢东平

赴武汉后,谢东平曾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和队友全副武装巡视病房的照片,配文是“成为大白,彼此温暖!春天也就不远了!”亲朋友好友纷纷回复:谢大白,一定要平安凯旋……

而朋友圈也成了家人了解他在武汉情况的常用渠道。妻子林颖(医院皮肤科主任)也是在值班的岗位上接到他要出发的信息。什么也没说,觉得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身为医生,她很理解自己的丈夫作为一名重症科医生的信念。她只是默默地为他东凑西凑筹备了很多口罩,“不敢老打电话给他,只能等他忙完有空才主动联系家里。”

最近一段时间,公公婆婆、女儿,一家子都是刷手机看电视新闻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d.com/ysty/14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