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血虚证的临床表现可见(单选)
A.面色苍白,形寒肢冷
B.神疲乏力,气短自汗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D。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故以面、睑、唇、舌色淡白,脉细为主要表现(D对)。面色苍白,形寒肢冷,为机体失于温煦所致,多见于阳虚,或寒邪侵袭(A错)。神疲乏力,气短自汗,为气虚所致(B错)。
点击空白答题丨淡出动画
02
属于血瘀证表现的是(多选)
A.疼痛常在夜间,喜温喜按
B.出血反复不止,血色紫暗
C.面色黧黑,舌色淡紫
D.肌肤甲错,唇甲青紫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BCD。血瘀证是指脉管内血液运行迟滞,或血溢脉外而停蓄体内。瘀血内阻,故刺痛、固定不移、痛处拒按(A错);瘀血属于阴邪,故常在夜间疼痛(夜间阳气内藏,阴气用事,血行更缓,瘀阻更甚),喜温(血得温则行)。瘀血阻塞脉络,阻碍血液运行,可致血涌而络破,血不得循经而外溢,故可见出血,且所出之血停聚体内,可再次凝结为瘀,又继续堵塞脉络,成为再次出血的原因,故出血反复不止,血色紫暗或夹有血块(B对)。血行障碍,气血不能濡养肌肤,故可见肌肤甲错,血行瘀滞,血色变紫、变黑,故可见面色黧黑、舌色淡紫(C对)、唇甲青紫(D对)。
点击空白答题丨淡出动画
03
下列哪项不是引起血瘀的常见因素(单选)
A.寒凝
B.气滞
C.气虚
D.外伤
E.阴虚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E。血瘀证是由脉管内血液运行迟滞,或血溢脉外而停蓄体内所致。瘀血属于阴邪,故常常与气虚(C对)或阳虚推动无力有关(E错,为本题正确答案);另外,血脉空虚,血行迟缓,亦可致血瘀,以上均为因虚致瘀。外伤(D对)、跌仆及其他原因造成体内出血、离经之血未及时排出或消散,可蓄积而为瘀血;寒凝(A对)、气滞(B对),血行不畅,以致血脉瘀滞;热邪煎灼、浓缩、壅聚血液,可致瘀血;湿浊、痰浊、砂石等实邪阻塞脉络,血运受阻,可致血瘀,以上均为因实致瘀。
点击空白答题丨淡出动画
04
下列选项中,属于血热证表现的有(多选)
A.咯血、吐血
B.舌红绛
C.脉数
D.血色紫暗而黏稠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BC。血热证是由血分火热内炽所致。热邪灼伤血络,迫血妄行,血不循经,可致咳血、吐血(A对)等出血症状,且由于邪热煎熬、浓缩、壅聚血液,使得血色鲜红(D错)、质地黏稠。血热炽盛,血流涌盛,故舌红绛(B对)、脉数(C对)。
点击空白答题丨淡出动画
05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血寒证表现的是(单选)
A.舌色淡紫,脉迟
B.手足冷痛、麻木
C.月经延后,痛经
D.皮疹紫红、密集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D。血寒证多因寒邪侵犯血脉,或阴寒内盛,凝滞脉络,血行不畅而致。血凝脉络,脉道收引,血行不畅,致手足络脉瘀滞,气血不达于局部,固手足或局部冷痛、麻木(B对)、肤色紫暗发凉;寒凝胞宫,经血受阻,故痛经,或月经延期,经色紫暗(C对),夹有血块。阴寒内生,血行不畅,故舌色淡紫、脉迟(A对)。皮疹紫红、密集,为营血热炽,透于肌表,从血络而出所致,属血热证表现(D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点击空白答题丨淡出动画
中医诊断学第九章气血津液辨证(二)(全国卷历年出题数:10道)考点十一:血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1.概念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以面、睑、唇、舌色白,脉细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2.临床表现(1)望诊:面色淡白或萎黄,眼睑、口唇、舌质、爪甲的颜色淡白。(2)问诊:头晕,或见眼花、两目干涩,心悸,多梦,健忘,神疲,手足发麻,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或经闭。(3)舌脉:舌淡苔白,脉细无力。3.血虚证的辨证依据病体虚弱,以肌肤黏膜的颜色淡白及全身虚弱、脉细为主要表现。考点点拨这是要重点考查的考点。血虚证的临床表现可以抓住全身虚弱以及肌肤黏膜的颜色淡白(五白:面、睑、唇、舌、爪)这两点来把握。考点十二:血虚证的证候分析1.原因(1)血液耗损过多,新血未及补充,主要见于各种出血之后,或久病、大病之后,或劳神太过,阴血暗耗,或因虫积肠道,耗吸营血等。(2)血液生化不足,可见于脾胃运化机能减退,或进食不足,或因其他脏腑功能减退不能化生血液,或瘀血阻塞脉络,使局部血运障碍,影响新血化生,即所谓“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等。2.证候分析(1)血液亏虚,脉络空虚,形体组织缺乏濡养荣润,则见颜面、眼睑、口唇、舌质、爪甲的颜色淡白,脉细无力。(2)血虚而脏器、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则见头晕,眼花,两目干涩,心悸,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3)血虚失养而心神不宁,故症见多梦,健忘,神疲等。考点点拨此考点是理解性知识点。理解了该内容有助于大家掌握其临床表现。注意血虚证是一个基础的证候,掌握了这一个证型对于以后的学习都是很有帮助的。考点十三:血瘀证的概念、临床表现1.概念血瘀证是指瘀血内阻,血行不畅,以固定刺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为主要表现的证候。2.临床表现(1)有疼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等方面的证候。(2)其疼痛特点为刺痛、痛处拒按、固定不移、常在夜间痛甚。(3)肿块的性状是在体表者包块色青紫,腹内者触及质硬而推之不移。(4)出血的特征是出血反复不止,色紫暗或夹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或妇女血崩、漏血。(5)瘀血色脉征主要有面色黧黑,或唇甲青紫,或皮下紫斑,或肌肤甲错,或腹露青筋,或皮肤出现丝状红缕,舌有紫色斑点、舌下络脉曲张,脉多细涩或结、代、无脉等。3.血瘀证的辨证依据以固定刺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为主要表现。考点点拨此考点是理解记忆的知识点。注意对于血瘀证的临床表现,抓住三点:一是痛,二是肿块,三是瘀血色脉。考点十四:血瘀证的证候分析1.原因(1)外伤、跌仆及其他原因造成的体内出血,离经之血未及时排出或消散,瘀积于内。(2)气滞而血行不畅,以致血脉瘀滞。(3)血寒而使血脉凝滞,或血热而使血行壅聚或血受煎熬,血液浓缩黏滞,致使脉道瘀塞。(4)湿热、痰浊、砂石等有形实邪压迫、阻塞脉络,以致血运受阻。(5)气虚、阳虚而运血无力,血行迟缓。2.证候分析(1)血瘀证的机理主要为瘀血内积,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故有刺痛、固定、拒按等特点。(2)夜间阳气内藏,阴气用事,血行较缓,瘀滞益甚,故夜间痛增。(3)血液瘀积不散而凝结成块,则见肿块紫暗、出血紫暗成块;血不循经而溢出脉外,则见各种出血并反复不止。(4)血行障碍,气血不能濡养肌肤,则见皮肤干涩、肌肤甲错;血行瘀滞,则血色变紫变黑,故见面色黧黑、唇甲青紫。(5)脉络瘀阻,则见络脉显露、丝状红缕、舌现斑点、脉涩等症。(6)血瘀与气滞可互为因果,或同时为病,而为气滞血瘀证或血瘀气滞证,简称瘀滞证。考点点拨这是理解性的考点。注意引起血瘀证的因素:虚(气或血)、实邪压迫、寒凝、气滞和外伤。考点十五:血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1.概念血热证是指火热内炽,侵迫血分,以身热口渴、斑疹吐衄、烦躁谵语、舌绛、脉数等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即血分的热证。2.临床表现(1)问诊:身热夜甚,或潮热,口渴,心烦,失眠。(2)望诊:躁扰不宁,甚或狂乱、神昏谵语,或见各种出血色深红,面赤,或斑疹显露,或为疮痈。(3)舌脉:舌绛,脉数疾。3.血热证的辨证依据以身热口渴、斑疹吐衄、烦躁谵语、舌绛、脉数等为主要表现。考点点拨此考点需重点记忆。注意与血寒证的鉴别,特别是在出血的色、质等表现上。考点十六:血热证的证候分析1.原因(1)外感热邪,或感受他邪化热,传入血分。(2)情志过激,气郁化火,或过食辛辣燥热之品,火热内生,侵扰血分。2.证候分析(1)热在血分,血行加速,脉道扩张,则见面红目赤,舌绛,脉数疾。(2)血热迫血妄行,可见各种出血。(3)血热内扰心神,而见心烦,失眠,躁扰不宁,甚则狂乱、神昏谵语。(4)热邪内犯营血,灼肉腐血,可为疮痈脓疡。(5)身热夜甚,口渴,为热邪升腾,耗伤津液之象。(6)血热证常见于外感温热病中,即卫气营血辨证中的血分证;也可见于外科疮疡病、妇科月经病、其他杂病之中。考点点拔此考点需重点记忆。虽然这个考点没有直接考查过,但对血热证的掌握将有利于复习卫气营血辨证当中的血分证。考点十七:血寒证的概念、临床表现1.概念血寒证是指寒邪客于血脉,凝滞气机,血行不畅,以患处冷痛拘急、畏寒、唇舌青紫,妇女月经后期、经色紫暗夹块等为主要表现的实寒证候。即血分的寒证。2.临床表现(1)寒象:畏寒,手足或少腹等患处冷痛拘急、得温痛减,肤色紫暗发凉。(2)瘀象:痛经、月经愆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唇舌青紫。(3)舌脉:苔白滑,脉沉迟弦涩等。3.血寒证的辨证依据以患处冷痛拘急、畏寒、唇舌青紫,妇女月经后期、经色紫暗夹块等为主要表现。考点点拔此考点是理解记忆性知识点,也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其中要注意本证与其他三个血证的鉴别。考点十八:血寒证的证候分析1.原因血寒证主要因寒邪侵犯血脉,或阴寒内盛,凝滞脉络而成。2.证候分析(1)寒凝脉络,气血运行不畅,阳气不得流通,组织失于温养,故常表现为患处的寒冷、疼痛,寒性凝滞收引,故其痛具有拘急冷痛、得温痛减的特点。(2)肤色紫暗,月经愆期、经色紫暗、夹有血块,唇舌青紫,脉沉迟弦涩等,均为血行不畅之瘀血征象。(3)血寒证属实寒证的范畴,寒滞肝脉证、寒凝胞宫证、寒凝脉络证等,均属于血寒证。考点点拨此考点是理解性的知识点,有助于理解记忆其临床表现。但是直接考查的可能性不大。青医说
用心做中医在线教育
■■■■
编辑:舟舟
校对:竹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