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会遗传吗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92225.html俗话说得好:“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实际上,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在突发前都有一些身体上的信号,而中医文化中的“治未病”,就是根据这些信号采取相应的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治未病”所包含的三个阶段当中,“未病先防”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如果能消除体内潜在疾病的威胁,将身体从亚健康状态转变为健康状态,也就是根据这些信号对症下药,将多种疾病扼杀在摇篮里,中医药在“已病防变”和“病愈防复”的领域也具有独特的优势。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在疾病产生之初,身体会发出哪些特殊的信号呢?一、起床后的四个信号人的一天在不同阶段身体的不良感受,就是在向您的健康发出警示信号。1、清晨醒来如果头晕、头昏,可能是出现了颈椎骨质增生等疾病。2、如果在起床活动20分钟后浮肿还不彻底消失,提示可能有肾病或心脏病。3、晨起恶心呕吐,除去怀孕的原因,如每天早上都如此,很可能是慢性胃炎或肝胆有病。4、晨起小便,如果尿液棕色,提示肝脏可能出现问题。二、清晨对镜观察脸色洗脸时对着镜子观察,看看自己的脸色有没有什么异常。1、如果发现自己脸色潮红,可能与心脏病或高血压有关。2、如脸色带黄,还伴以身体疲倦,很可能是黄疸型肝炎。3、如发现眼睛颜色改变,充血、浑浊、色黄,医院看医生。4、如眼睑苍白,提示可能患了缺铁性贫血;5、如眼角膜出现一圈模糊的灰环,说明心脏可能有问题,如果是30—50医院就诊。三、刷牙留意牙齿口气1、刷牙时如果牙龈出血,很可能是牙周病,因为如果牙齿健康是不会出血的。牙齿出血也可能与肝病有关。这种现象在慢性肝病患者中很普遍,还会伴有鼻子流血、月经过多。主要原因是肝细胞损伤后,肝脏产生凝血因子的功能下降,继而凝血机制发生障碍。一般牙出血的肝炎病人可以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K及其他止血药来缓解病情。2、如果出现口臭、口气重,则可能是牙周病引起,同时,胃病、肝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或缺乏微量元素锌和维生素B都可能导致口臭。比如,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持续性口臭,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饥饿感和胃痛。一旦吃饱喝足,口臭会随之减轻,而随着幽门螺杆菌的根治,口臭也会自动消失。3、口中有氨味要格外注意肾脏的健康。当肾功能衰竭时,由于不能正常代谢,体内肌酐、尿素氮含量增高,口中就有一股特殊的氨气味。四、饮食上的大病先兆1、如果总感到口渴,要去查查血糖和糖耐量,看有没有可能是糖尿病。2、如果在清晨4-5点钟醒来有强烈的心慌饥饿感,并且伴有疲乏无力,直到吃早餐后不舒适的感觉才逐渐消失,提示可能是糖尿病倾向。3、如果吃油腻食物后上腹部疼痛,并放射到右肩背部,很可能是患有肝胆疾病。4、如果食欲亢进,体重却减轻,可能患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5、如果没有食欲,见到油腻就恶心,易疲劳,可能是患了肝炎。6、如果出现食不知味,并伴心悸、多梦、失眠等。这就意味着心脏功能受到了损害,是操劳过度所致。当口中干涩,舌苔厚重,尝不出食物的滋味时,尤其要警惕,防止心脏发生病变。7、如果饭后总是出现反酸、腹胀或腹痛等症,提示积食了,要多吃新鲜蔬菜,三餐要注意清淡,以易于消化。五、手部的警示信号1、观察自己的双手,如果发现指尖比指节更粗大,可能是患有较严重的肺部疾病。2、如果指甲生长缓慢,没有光泽并且变黄变厚,提示淋巴系统出了毛病。3、如果手背静脉突出,并且随着年龄增加越加明显,也提示有心脏病的可能。4、如果手掌泛红,可能是肝脏出现问题及内分泌失调。5、如果过度兴奋或紧张时手掌常潮湿出汗,可能有甲状腺的异常。6、手发抖可能是甲亢,也可能是帕金森病。六、眼睛的警示信号1、眼睛发花,眼角干涩,看不清东西。这是肝功能衰弱的先兆。如果按一按肝脏四周,就会有发胀的感觉,这时除了及时就医外,还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要让眼睛太疲劳;2、如果经常眼睛疼痛,除了用眼疲劳外,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要提防青光眼。七、出汗的警示信号我们每一天都会出汗,出汗是我们必有的一种生理状态,然而,很多人都却不懂得出汗的意义。
人就要出汗,出汗是一种排毒,人的排毒方式有两种:一是小便,二是出汗。出汗是最有效的排毒方式,一年四季只有夏季是能够自然出汗的,那会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经络平衡和免疫系统的健康。如果老憋着不出汗,时间长了,皮肤就不会呼吸了,最后就会造成很多人体代谢系统的紊乱,并且把这种皮肤的排毒功能都转到了肾和肝上。但是并不是所有部位出汗都是好的,有些部位出汗却是警示信号。1、手心、脚心出汗——血虚。若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手心或脚心就容易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的表现。建议:每天餐后按揉腹部,先顺时针揉30圈,再逆时针揉30圈。另外,要控制食量,避免生冷食物,以七八分饱为好。2、额头出汗——肝阳上亢。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建议:平时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气,要保证充足睡眠,否则容易导致阴虚、肝阳上亢。每天冲泡枸杞茶饮用,有平肝功效。3、鼻子出汗——肺气不足。如果平时鼻子总出汗,说明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西医认为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需要提升免疫力。建议:肺气不足主要是因为其天生体质虚弱造成。每天用双手敲打双腿,并按压双腿的左右两侧,因为这是人体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敲打刺激,可起到调理肺经的作用。4、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颈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颈部会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你全身内分泌失调有关。建议:医院接受全面激素检查。平时调节内分泌主要从饮食、运动上入手,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果蔬、高蛋白类的食物,多喝水,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同时多参加各种运动锻炼,加强体质;还要有科学的生活规律,不要经常熬夜。5、胸口出汗——脾胃失和。如果胸口常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胃失和的表现,说明体内的血液循环很慢,氧气运输不顺畅。建议:不要过度焦虑,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平时用黄芪、大枣泡水喝,可以缓解症状。综上所述,人体多个部位会给我们的健康提出种种暗示,但是中医认为单一的暗示不足以确认疾病的种类和程度,我们必需结合身体不同部位给出的“信号”,将其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中医将人体脏腑的多种“信号”总结如下,让我们能够及时的知道自己身体的状况,防病于未然,将大病扼杀在萌芽状态。(一)心脏疾病。心血管是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一大疾病,全世界死亡人数的1/3都与它有关。一般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包括以下几种:1、活动就心慌气短:经常感到心慌、胸闷,上个楼梯、做些简单的体力活就会气喘、心跳加快。尤其是此前这种情况并不明显,最近一段时间加重的,要当心心脏出现问题。2、左手指疼、牙疼:心脏病的疼痛多出现在胸口正中的位置,持续数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常常牵涉到左前臂、左手指或左上臂,甚至是嗓子、脖子或者牙齿。不过,大家普遍认为的左肩或背部疼痛,其实比较少见。3、枕头高了才能睡着:睡觉时,平躺觉得胸闷,必须垫个较高的枕头,或者半靠着才能入睡,表明心脏功能较弱。(二)肝脏疾病。肝病被称为“最大的隐形杀手”,是因为它在发病初期并没有症状。不过,还是有些小信号,能让我们捕捉到。1、见到油腻就恶心: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当它出现问题,大多表现在“吃”上,比如没有食欲、不想吃东西、见到油腻食物或闻到油味就恶心欲吐、胃部胀满不适,可能是得了肝炎;如果吃了油腻食物后右上腹(右侧肋骨下缘)疼痛,并连带到右肩或背部,则可能是胆囊疾病(胆囊炎、胆囊结石等)。2、脸发黄,皮肤痒:当肝脏生病时,胆汁的代谢功能会随之发生障碍,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让身体出现颜色上的改变,比如脸黄、眼黄、皮肤黄、尿发黄。由于胆汁里的胆盐刺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还会出现皮肤瘙痒。3、手掌发红:两手大鱼际、小鱼际及手指掌面充血发红,就像涂了一层胭脂,这说明有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可能。还有一种“蜘蛛痣”,呈鲜红色,样子很像蜘蛛,多出现在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三)胃肠疾病。胃肠道疾病最常见的信号就是疼痛。疼痛部位不同,说明所患的胃肠道疾病也不同。1、吃饱饭以后疼:疼痛在饭后半小时至2小时出现,到下次进餐前消失,一般是胃溃疡。2、饥饿时疼:饭后3-4小时,空腹或感到饥饿时疼,吃点东西,疼痛就可轻或消失,一般为十二指肠溃疡。有的病人也会出现夜间疼痛。(四)肺脏疾病。肺叶又被称为“娇脏”,因为它非常娇嫩,稍有刺激就会咳嗽不止。其实,咳嗽就是肺脏向你发出的求救信号,不同的咳嗽症状提示着不同的肺病,尤其是不明原因、长时间的咳嗽,更要引起重视。1、干咳:无痰或痰量很少,一般是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的初期,一部分肺癌患者也会出现此症状。2、急性骤然发生的咳嗽:多见于支气管内异物。3、长期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如果咳痰带血,就要警惕肺癌;咳痰呈黄色,多是肺部或支气管出现感染。4、午后低热:可能是肺结核。它的特点是午后发热,下午或晚上退尽,如潮水般有涨有落,同时伴有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和少量咯血。(五)肾脏疾病。一提到肾病,很多人就会想到肾衰竭。其实,糖尿病、高血压、某些药物,都会损害你的肾。有调查显示,近20%的肾病患者由于缺乏防治知识,首次就诊时病情就已到了中晚期。一般而言,肾脏的求救信号有以下几种:1、尿量突然增多:生活习惯没改变,但尿量突然增多或减少,或者以前夜尿不多,现在夜间尿频且量多,超过白天尿量,是肾脏功能不良的早期表现。2、尿液变色:尿液的颜色是肾脏的“晴雨表”。当它呈浓茶色、洗肉水样、酱油色或浑浊如淘米水时,都要警惕肾脏问题。3、尿液有泡沫:尤其是细小不易消失的泡沫,说明尿液中排泄的蛋白较多。4、脸部、下肢水肿:早晨起床后眼皮或脸部、下肢水肿,活动20分钟后还不消失。劳累后,这种水肿也会加重。5、口中有氨味:伴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贫血,往往是肾病中晚期的表现。但据临床统计,大家熟知的腰疼其实85%以上都不是由肾病引起。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也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即: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中医治未病的目的就是保证健康,延长人生命的期限,提高生活的质量。治未病是中医学预防思想的高度概括,在疾病的预防和诊治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陈博士药房良药分享
版权声明:文中内容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期待您的原创投稿,邮箱:office
drchenpatika.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d.com/ysty/12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