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阻遏病毒感染的终极武器
董扬
①每次疫情发生,人们首先总会想到疫苗。作为消灭疫病的终极武器,疫苗有最低的成本,更有先发制敌的优势,无疑成了公众的希望。
②人类第一次对抗传染病的疫苗是怎样诞生的呢?据专家介绍,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的疫苗是用于防治天花的“人痘”,而且是我国首创。天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烈性传染病,至少在人类社会肆虐了年的时间,致死率高达30%。在18世纪末,每年大约有40万欧洲人被天花病毒夺走生命。天花传入我国的时间大约是汉代,古人称之为“痘疮”。晋代的葛洪记载了天花的一次暴发:“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在与天花的长期斗争中,人们发现了一些规律:感染了天花的人,不一定都会死,一旦活下来,就不会再感染天花。在“以毒攻毒”的观念引导下,在宋代,人们就把沾有疤浆的患者衣物给健康儿童穿戴,或将天花愈合后的局部痂皮研磨成细粉,让健康儿童吸入鼻孔,后来称之为“人痘”。种过“人痘”,天花感染率显著下降。这也是人类有史可考的最早的免疫疗法。
③那么疫苗是靠什么开展工作的呢?专家认为,“狼来了”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当细菌或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它们会攻击细胞并试图无限繁殖。这种入侵被称为感染,而感染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当然,人体也不会对敌人的侵扰坐视不理,我们的免疫系统会调动多种武器来对抗感染。人体第一次接触到细菌或病毒时,也许需要几天的时间来制造和使用所有需要的杀敌工具,也就是我们说的通过抗体来克服感染。感染后,免疫系统会记住如何保护身体免受这种疾病的侵害,如果身体再次遇到同样的敌人,免疫系统会迅速起作用。
④如何在不让自己感染的情况下,又能让免疫系统记住那些可能会登门拜访的细菌和病毒?于是科学家设计出可以模拟细菌或病毒特征,但又去除了其致病性“硬核”的疫苗。将其注射到人体中,让人体免疫系统误以为大敌当前,展开战备动员,并且牢牢记住这种细菌或病毒的面目,下次如果真正的敌人来袭,免疫系统就可以立即被激活,并全力投入成斗。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疫苗对免疫系统喊了一声“狼来了”,免疫系统开始筹备弹药,下次狼真的来了,免疫系统就可以马上给予充分回击。
⑤是不是所有的病毒都可以设计出疫苗呢?理论上来说,所有的外界微生物入侵导致的疾病,无论是病毒还是细菌,都可以设计疫苗来抵御,但事实上有些感染很难设计疫苗。比如艾滋病,其病毒有极其特殊的逃避免疫系统机制,很难设计疫苗;有些病毒变异速度很快,广泛传播,也没有必要专门研发疫苗和大量免疫接种。
(选自《科技日报》年2月25月第5版。有改动。作者董扬系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1.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痘”为我国首创,也是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的疫苗。
B.“狼来了”是疫苗激活免疫系统的一种形象的说法。
C.疫苗设计针对细菌或病毒,模拟其特征,但又去除了其致病“硬核”。
D.对于能逃避免疫系统的病毒和变异速度很快的病毒,人类完全不能设计疫苗。
2.第②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说明其作用。(3分)
3.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也许”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人体第一次接触到细菌或病毒时,也许需要几天的时间来制造和使用所有需要的杀敌工具,也就是我们说的通过抗体来克服感染。
本文第①段开篇点题,引出说明对象;第②至④段介绍了疫苗的诞生,疫苗的工作原理;第⑤段补充说明有些感染很难设计疫苗,有的没有必要专门研发疫苗和大量免疫接种。
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A、B、C三项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是正确的。
D项有误,原文是“但事实上有些感染很难设计疫苗”,D项表述“人类完全不能设计疫苗”说法绝对,与事实不符。故选D项。
D。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第②段中,“至少在人类社会肆虐了年的时间,致死率高达30%”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有准确的说明效果,说明的是天花肆虐时间之早、危害之巨;“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是引用说明,使说明具有权威性,真实具体;“在宋代,人们就把沾有疤浆的患者衣物给健康儿童穿戴,或将天花愈合后的局部痂皮研磨成细粉,让健康儿童吸入鼻孔,后来称之为‘人痘’”是举例子,具有真实具体的说明效果,说明的是“人痘”疫苗诞生的过程。
任选一种说明方法,结合文章内容说明效果作答即可。
参考示例一:举例子(1分)。举宋代治疗“天花”的例子(1分),真实具体地说明了“人痘”疫苗诞生的过程(1分)。(共3分)
参考示例二:引用(1分)。引用晋代葛洪记载的一次天花暴发的语句(1分),真实具体地说明了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1分),具有权威性。(共3分)
参考示例三:列数据(1分)。列举“年”“30%”“40万”等数据(1分),准确地说明了天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烈性传染病(1分)。(共3分)
(本题共3分。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任选一种说明方法,结合文章内容说明效果即可。)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也许”表猜测,即“需要几天的时间来制造和使用所有需要的杀敌工具”是估计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去掉,说法就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也许”表猜测,表明人体制造和使用杀敌工具所需要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1分);若去掉,不能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分)。(本题共2分,意对即可)
天花病,葛洪在《肘后备急方·治伤寒时气温病方第十三》有如下描述:“此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疗得瘥后,疮瘢紫黯,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也。世人云,元徽四年,此疮从西东流,遍于海中……以建武(公元25~55年)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乃呼为‘虏疮’。”
其意是说,该年有一种流行病,发病时,不多久从头到脚,全身长出一个个像火疮那样的大疮,疮里满是白色的脓浆,这些疮,此起彼落,旧的溃破,又长出新的,治疗如不及时,严重者会死亡,治好的则会留下紫黑的疮疤。这种病于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5年)在南阳的战争中,从俘虏中传染得来,固命名叫“虏疮”。
据考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天花病”记录,且是对天花发疹的顺序、形态、预后及诊后表现都有描述的记载。
——《肘后备急方》读书笔记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阅读写作助手尊重版权,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与管理员联系处理。
喜欢,分享点赞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