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眼睑病 > 饮食调养

山西大禹生物夏季猪场常见病治疗方案

白癜风能根冶吗 http://www.xcgfxx.com/m/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夏季气温高是最显著的气候特征,因地域、干湿环境的不同,会产生炎热干燥或者湿热多雨的气候。又将进入一年中气候炎热,温度高,湿度大的季节,猪的许多普通病、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等极易发生和蔓延,对养猪业构成很大威胁,给养猪场(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我们总结部分病例解析一下,提供夏季猪常发的几种病的防治措施,供广大养殖户朋友参考。

01

夏季常发病的一般原因

1、环境卫生差,消毒隔离措施不健全,也是引起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的重要原因。

2、不按免疫程序预防接种,使猪群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易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3、饲养管理不当。在开放或半开放式猪舍饲养的猪,过热的环境温度易使猪只产生应激,扰乱猪体的正常代谢;在密闭猪舍,往往由于通风不良,易造成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如温度高、湿度大,则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为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创造了条件。4、饲料品质不良。如饲喂了发霉变质的饲料或饲料单一等,都会造成猪的体质下降,使各种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引起猪体发病。5、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天气变化无常。这些因素有利于病原体的滋生和繁殖,也成为夏季猪病流行的重要诱因。6、夏季蚊、蝇、蠓等昆虫也可传播疾病,促使猪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在农村猪舍不加盖纱网来防蚊、蝇和蠓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也是引起猪群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02

夏季常发的几种疾病及防治措施

NO.1

中署(热射病或日射病)

1、病因:主要是猪尤其肥猪由于皮下脂肪较厚,对热的抵抗力很弱,炎热的气候,长时间暴晒在日光下,关闭在通风差而狭小的猪舍内,或车船运输时过度拥挤,或长途赶运等都可使猪发生此病。

2、症状:发病突然,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体温升高,眼结膜充血,口吐白沫,不食,喜饮水,精神不佳,步行不稳,多横卧不起,神态昏迷,严重的病例呈癫痫样发作,精神兴奋、狂暴的病猪一般可在12小时内死亡,有的突然死亡,轻的病猪迅速给予适当的治疗可在1-2日内逐渐痊愈。

3、病变:病死猪鼻孔有血样泡沫。内脏多以出血和水肿为主要变化,其中以肺水肿最为严重。中枢神经系统以水肿充血变化为主,大脑皮质细胞结构破坏。

4、防治:(1)、预防。主要在夏季天热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在炎热季节里应加喂适量人工盐,并补给足够的清凉饮水,圈舍要通风良好,并应搭好凉棚遮阴。驱赶运动时,应在早晨、傍晚或夜间进行,并常用水喷浇猪体;车船运输时,不能过于拥挤,并要通风,供给充足的饮水。(2)、当猪只发病后,应尽快使猪舍通风降温,或将病猪转移到阴凉的地方,用冷水清洗颈部以后及全身,必要时可用泠水灌服。同时剪耳尖,尾尖放血。内服十滴水和清凉饮料。注射强心剂:樟脑磺酸钠注射液15-20ml肌肉注射。严重缺氧时可由鼻孔输氧。中枢神经过度兴奋不安时,可使用镇静剂:肌肉注射氯丙嗪2-4ml。严重缺水时,可静脉注射生理盐水-ml。同时应用中草药效果更好,活菌抗病毒用温水冲服,每次每头80-g。

活菌抗病毒

NO.2

猪瘟

本病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死亡率极高,不分年龄品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现在主要以非典型猪瘟病例较多。随着养猪业的发展,虽典型猪瘟病例已逐渐减少,但猪瘟仍以非典型的病例时常出现,主要原因是由于疫苗接种的杂乱和免疫效果的不一致所造成。如不接种疫苗仍以典型猪瘟出现。

症状:病猪不吃食,精神高度沉郁、寒战,体温迅速上升到41—42℃,稽留不退,直到死亡。多数病猪呈现明显的后肢无力,运动失调,先便秘,后腹泻。腹部皮肤以及耳和鼻镜上常有红色或紫色的出血斑。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死亡率高达90%以上。非典型猪瘟的症状极不典型,死亡率较低。怀孕母猪感染病毒后,可通过胎盘使胎儿发生感染,引起死胎,滞留胎、木乃胎、早产、产出弱小或震颤的仔猪。

防治:1、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2、定期预防接种,为排除母源抗体(含其它获得性抗体)的干扰,加大疫苗接种剂量(5-6头份/头),仔猪出生后超免,断奶后接种一次猪瘟疫苗(首免),再过20-30天再接种一次猪瘟疫苗(二免),加强免疫。对公、母猪每半年免疫一次,母猪最好在配种前接种一次猪瘟疫苗。3、发生猪瘟时,在疫区或受威胁区应用大剂量的猪瘟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加大疫苗接种剂量,是排除母源抗体的最好方法,也是防治非典型猪瘟发生的有效措施。4、猪群发生猪瘟时,应迅速对病猪进行隔离,彻底消毒,同时对病猪进行对症治疗,用高免血清紧急注射,推荐使用:板蓝根注射液+头孢噻呋钠,双黄连+Vc分开肌注,连用2~3天。配合用:“磺胺间甲氧嘧啶粉+盐酸多西环素粉+活菌抗病毒”加倍量拌料连用5~7天进行治疗。

NO.3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俗称“蓝耳病”。

1、症状:母猪可出现发热、嗜睡、咳嗽和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新生仔猪表现更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死亡率高,多数病猪被毛粗乱,失去光泽。少数病猪耳、腹部及外阴部皮肤呈青紫色或紫色斑块。流产胎儿及死胎脐带周围出血,脐带周围呈红色或褐色。断奶仔猪多于断奶后15天左右发病,病猪表现厌食,呼吸增数,体温升高,常因继发感染而造成较高的死亡率。

2、本病主要侵害母猪和仔猪,而育肥猪发病较温和。表现为拒食,高热(40~41℃),病猪耳朵出现典型蓝色,怀孕母猪发生早产、流产、弱仔、木乃伊胎、咳嗽、食欲减退、精神沉郁;仔猪表现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眼脸水肿、腹泻、共济失调等,死胎率及哺乳仔猪死亡率较高。

3、防治:(1)、重视猪群的检疫,把好种猪引进关,防止病原传入。(2)、制定科学的免疫方案,建议种猪群每年普防两次。(3)、加强母猪、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4)、推荐使用:板蓝根注射液+头孢噻呋钠,双黄连+Vc分开肌注,连用2~3天。配合用替米考星预混剂+活菌抗病毒+活菌全能维加倍量拌料饲喂;连用5~7天。母猪添加活菌抗病毒+重组免疫球蛋白+活菌全能维连用5~7天。

NO.4

猪链球菌病

本病由链球菌引起,对仔猪危害很大。一般健康猪带菌较多,当饲养管理不良,气候骤变,猪体抵抗力减弱时,趁机侵入血液而发病。

1、症状:哺乳仔猪患病最重,多呈败血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眼泪,流鼻涕,呼吸困难,体表有紫红色斑块。运动失调,后躯不灵活,患关节炎的病猪关节肿胀、疼痛,跛行,患化脓性淋巴结炎病的病猪颈部、股前等处的淋巴结肿胀。

2、病变:败血症病死猪在胸腔及腹腔中有淡黄色渗出液。全身各器宫充血、出血,并有化脓性症状;脑膜充血、出血,血管突起,有化脓性病灶。

3、防治:(1)、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定期消毒,做好免疫接种工作。(2)、推荐使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肌注,连用2~3天。用活菌抗病毒+盐酸多西环素粉+磺胺间甲氧嘧啶粉加倍量拌料饲喂,连用5~7天。

NO.4

猪弓形虫

猪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寄生在猪体内的肺、淋巴结、肌肉、脑以及其他脏器细胞内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病。终宿主是猫及猫科动物,中间宿主是人和各种野生与家养的哺乳动物及禽。本病可在养猪场突然爆发,发病急、流行快、死亡率高,对养猪业的发展威胁很大。本病常发生于夏秋季节,温暖潮湿的地区。可以通过母体胎盘感染、消化道感染、呼吸道粘膜感染以及吸血昆虫传播。

1、症状:病猪高烧不退,体温均在41℃左右,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少,严重的则食欲废绝,便秘,粪干呈粟子状,表面附有粘液。头、耳及四肢下部有淤血斑或发绀,后肢软弱无力,走路打晃喜卧,呼吸快,鼻镜干燥,咳嗽,严重时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最后窒息死亡。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

2、病变:肝肿大、色淡、并有灰白色坏死点和出血点。脾略肿胀,有的呈紫黑色。肾皮质有小点出血。膀胱粘膜有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水肿并有出血,胸、腹腔有黄色积液。肺明显水肿,间质增宽,有的散在小坏死灶,气管、支气管中积有大量泡沫样液体。肠回盲部淋巴滤泡肿胀或小溃疡。

3、防治:(1)、猪场应经常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严格阻断猫类及其排泻物对猪舍、饲料及饮水等的污染。对病死猪要严格处理,防止污染环境。猪场应消灭鼠类,并对猪场内外阴沟及角落喷洒敌敌畏消灭吸血昆虫。(2)、治疗:推荐使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肌注,连用2~3天。用活菌抗病毒+盐酸多西环素粉+磺胺间甲氧嘧啶粉加倍量拌料饲喂,连用5~7天。

NO.5

猪附红细胞体病

本病俗称红皮病,其病原体是猪附红细胞体,属于立克次体目,寄生于细胞内,也可游离在血浆中。临床特征是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吸血昆虫活跃的季节。呈地方流行,吸血昆虫如蚊蝇、污染的针头、器械等机械性传播本病,也可垂直传播。应激因素如饲养管理不当、气候恶劣或其他疾病等,可使隐性感染猪发病,甚至大批死亡,症状加重。

1、症状:发病猪的体温一般升高39.5—41.5℃,稽留热。全身症状明显,精神沉郁,少食或绝食,可视粘膜苍白,黄疸,尿呈黄褐色或酱油色即血红旦白尿,全身皮肤发红,脊背部毛孔有针尖状出血斑点,下腹部出现紫斑,便秘下痢交替发生。发病后病程一般为3—5天,有的病猪能自愈,但生长受阻。

2、病变:肌肉色泽变淡,脂肪黄染、淋巴结肿大、血液稀薄如水、凝固不良,肝、脾肿大、质脆。

3、防治:猪场应经常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不良的应激反应,如“闷热、拥挤”等不良因素。增强机体的抗病力。在发病季节,要加强消灭蚊、蝇工作。

4、治疗,推荐使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肌注,连用2~3天。用活菌抗病毒+盐酸多西环素粉+磺胺间甲氧嘧啶粉加倍量拌料饲喂,连用5~7天。

03

夏季猪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搞好猪病的预防是养好猪的关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猪场必须制定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保持猪场清洁无病,则是目前众多养猪场提高养殖效益的根本所在。

1、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保持圈舍通风换气,加强防暑降温措施,保证圈舍清洁、干燥。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配合多饲喂青绿多汁的饲料,避免饲喂霉变饲料。

2、加强消毒及卫生工作。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猪的许多病毒、细菌、寄生虫病等易发生和蔓延,对养猪业构成很大威胁。因此必须要搞好饲养场所及周围的卫生清洁工作,加强猪场消毒和带猪消毒工作,减少病原微生物在养猪环境中的滋生、存活,降低病原密度,目的是控制病原微生物,减少感染机会。其次是要注意消灭吸血昆虫,除用药物驱杀外,可在猪舍安装纱网,能有效地防止蚊虫的叮咬,减少疫病的发生与传播。猪发病后,应早诊断,早治疗,对病死猪要做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3、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接种疫苗是预防某些传染病发病与流行的有效途径,特别是集约化养猪场和饲养规模较大的猪场,一定要根据本地疫情和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平时有计划地给健康猪进行免疫接种,防患于未然。预防接种就是给猪接种疫苗,在疫苗的刺激下,猪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而具有抵抗某些传染病的能力。所以,认真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是平时预防猪传染病的关键措施。

4、药物预防: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猪只不同的生理阶段和疫病流行期等,可以采取简单的药物投放预防。因一个猪场可能发生疫病的种类很多,许多疫病目前已有有效的疫苗,如猪瘟、蓝耳病等。但是有些疫病虽有疫苗,如猪链球菌病,但实际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保护率不高),因此药物预防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有些疾病在发病季节还必须靠药物预防,如附红细胞体病,弓型虫病。夏秋季节定期给猪群投服磺胺间甲氧嘧啶粉、盐酸多西环素粉,可以预防链球菌、附红细胞病、弓型虫病的发生与流行。在猪易发生疫病的季节,定期给猪投服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活菌抗病毒等中药,根据猪的大小,用不同的剂量拌料喂猪,对预防各种疫病的发生有较好的作用。

总之,夏秋季节,只有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的预防控制猪病的发生与流行。

大禹生物

山西大禹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免费--

大禹诚信宣言

惟公元二零一六年四月十九日,农历丙申年三月十三,大禹人同四海宾朋,谨备珍馐、时果,致祭于关帝祖庙圣象前,学习帝君“忠义、仁勇、诚信”精神,向全社会郑重作出诚信宣言:

弘扬关公文化,秉承诚信之道;

遵守国家法规,自觉接受监督;

恪守商业道德,争做诚信楷模;

严格质量管理,注重优质服务。

重信用,守承诺,言必信,行必果,

铸造诚信企业,营造诚信环境。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d.com/ysty/11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