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于震的快乐人生(图)
于震从自己的表演中取得了无穷的乐趣热播剧《我的快乐人生》中走出的“陆永福”“我喜欢山西,喜欢山西人,我忘不了7年前在孝义拍摄《吕梁英雄传》的情形,更忘治疗白癜风的特效药不了那位80多岁,如果她还健在应该是90岁的老奶奶,忘不了大年初一她为我做的那顿饭,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饭。”热播剧《我的快乐人生》中陆永福的扮演者于震这样向描写他对山西的印象。像热播剧的名字一样,快乐也是于震的标签。他的快乐来自于对表演艺术的寻求,来自于表演生涯中的坚持自我,来自于对家庭的眷恋,他真实、简单。拍电视那是真实的快乐在于震的生命中,电视剧是他出现给观众最频繁的表达方式,这类颇接地气的艺术情势给予了他很大的发挥空间,而于震最深入的体悟便是“真实”,正是真实让于震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进程中收获了莫大的欢乐。说到这一点,不能不提《吕梁英雄传》,这部戏是于震迄今为止拍摄过的条件最艰苦的电视剧,但正是这部作品让于震找到了痛并快乐的感觉。“当时有一个场景,我需要盘腿坐在炕上,结果1坐几个小时,腿都麻了,然后我向工作人员要了口吃的,站起来活动活动,结果导演一下子火了,冲上来就戗我1句,‘你就那末饿吗?’当时那个气氛紧张,就快打起来了,但自那儿以后,和导演何群成了特别要好的朋友。”为了真实,剧组选择在山村里取景,虽然拍摄条件艰苦,但于震坦言,“一旦你被角色感动,那会是很棒的经历。不管演甚么角色,一定得捉住摸得着有的放矢才行,太假的东西,我演不了。在这方面我后来拍摄的一些谍战剧都比不上《吕梁英雄传》那末真实。”于震很感谢这部电视剧带给了他“真实的快乐”。日前,由于震、胡可主演的电视剧《我的快乐人生》正在江西卫视热播,告别了以往的硬汉、英雄,于震这次演绎了小人物陆永福的悲喜成长,他称,“这个人物身上有很多自己的影子。”在自己24岁进入中央戏剧学院之前,于震干过汽车修理工,当过酒店服务生,卖过洋酒,做过买卖,“跟陆永福很类似。”不管是演绎大英雄还是再现小人物,于震的诠释总有一种真实的快乐感。演电影那是内敛的快乐在于震眼里,当演员能演电影靠的是缘分。在冯小刚执导的《一九四二》里,于震出演了蒋介石的“5虎将”之一蒋鼎文,虽不是核心人物,但简单几场戏,就将蒋鼎文的善变、矛盾演绎得入木三分。于震称,“演电影是种内敛快乐。”“既然说演得很快乐,那应该是一条就过吧?”问。“不是,当时导演和编剧都在现场,可以说是精益求精。”于震答。“再来一条的缘由是什么?”想1探究竟,“举个例子,我的台词里自己加一个‘了’‘么’,都是不可以的,必须重来,完全按本子来。”在于震看来,《一九四二》的故事、背景、台词乃至道具都透着导演的一丝不苟,“3000多个群众演员,他们的衣服、逃荒时拿的被子,官军推的炮筒,乃至是一个茶缸,都是一样的,完全是符合那个历史背景的物件,哪怕是3000多人的群戏,细节,包括道具的讲求,就能看出这部片子是用怎样的一种精神在拍摄。能去演这样的电影,和李雪健老师演对手戏,那种痛快是内敛的但很过瘾。”《一九四二》不是于震的第一部电影,却是他在8年后重归大银幕的契机,“做演员,有时候是要带着使命感。”于震说。演话剧那是充满正能量的快乐除是华谊的签约演员,于震的另一个重要身份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能够在人艺演话剧,与名利无关,为的只是一份酷爱演出的情怀,这份情怀让于震的快乐变得无穷强大。如果说电视、电影是更加大众所熟知的艺术,那话剧则教会了他如何去做一个演员,教会他“戏比天大”。“演话剧《足球俱乐部》时,那部剧已演了100多遍,有一次演出结束,冯远征拉着我说,‘你今天的状态不对’,我说,‘不会吧?’冯远征说,‘确切有问题,有几句词情绪不对’……就是这样,在人艺,角色高于一切,一旦你有问题,同事、老师就会直言不讳,但只有对艺术有寻求人材会这样。”谈及话剧在自己生命里的角色,于震说,“表演话剧是对演员的一种修炼,他给予的不只是演绎本身白癜风专科,他会让你更知性,让你明白什么是戏比天大,所以在人艺演戏,会让你的快乐充满正能量。”也是在人艺,于震与妻子辛月幸福地走到了一起,现在有了儿子小鱼儿,“由于我姓‘于’,所以妻子叫儿子‘小鱼儿’”,说起家庭,于震难掩幸福,只要在北京拍戏,他从不住剧组,不管多晚收工都要回家,由于家里有父母、有妻儿在等着他。本报 郝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