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眼睑病 > 联系医院

中药综合中医诊断基础第三节nb

10月14日

第二章中医诊断基础

第三节辨证(下)

辨证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对症状、体征等病情资料的综合分析,先明确病位、病性等辨证要素,然后概括为完整的证名的过程,是认识疾病,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

本节重点介绍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辨证。

三、气血津液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是根据气血津液的相关理论,分析四诊获得的临床资料,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判断为某种证候的辨证方法。

(一)气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气的病变繁多,临床上常见的有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种。

1.气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气虚证临床常见头晕目眩,少气懒言,身倦乏力,自汗,活动劳累后诸症加重。舌淡苔白,脉虚无力。一般以少气懒言、身倦乏力、自汗出、舌淡苔白、脉虚无力为辨证要点。

2.气陷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气陷证临床常见头晕目眩,少气懒言,腹部有坠胀感,或脱肛,子宫脱垂。舌淡苔白,脉弱。一般以内脏下垂、久泻久痢与气虚之象并见为辨证要点。

3.气滞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气滞证临床常见胸胁脘腹等处胀闷、疼痛。一般以胀闷疼痛、脉弦为辨证要点。

4.气逆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气逆证临床表现:肺气上逆,则见咳嗽喘息;胃气上逆,则见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则见眩晕,头胀痛,甚则昏厥,呕血等。一般以肺、胃、肝等脏腑气机上逆为辨证要点。

(二)血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血的病变可概括为血虚、血瘀、血热、血寒四类证候。

1.血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血虚证临床常见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口唇、爪甲色淡,头晕目眩,或心悸,失眠,或手足拘挛麻木,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或月经后期,或经闭,舌淡苔白,脉细。一般以面色萎黄,或面、舌、唇、爪甲色淡白、脉细为辨证要点。

2.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血瘀证临床常见痛如针刺、拒按、痛有定处、肿块固定,常在夜间痛甚,一般伴有面色晦暗、口唇色紫、舌有瘀斑、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等症状。一般以痛如针刺,痛有定处,肿块固定,出血色紫有块,唇舌爪甲青紫,脉涩等为辨证要点。

3.血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血热证临床常见身热夜甚,或潮热,口渴,面赤,心烦,躁扰不宁,甚或狂乱,舌绛,脉数疾,或见各种出血深红等。一般以出血和实热症状共见为辨证要点。

4.血寒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血寒证临床常见手足局部冷痛,痛处肤色青紫发凉,得温痛减,或少腹拘急冷痛,或妇女少腹冷痛,月经后期,经色紫暗,夹有瘀块,舌淡紫苔白滑,脉沉迟或涩。一般以身体局部冷痛和寒性症状并见为辨证要点。

(三)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1.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气滞血瘀证临床常见胸胁胀满或走窜疼痛,性情急躁,胁下痞块,刺痛拒按,或妇女痛经,经色紫暗,夹有瘀块,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一般以气滞和血瘀症状为辨证要点。

2.气血两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气血两虚证临床常见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嫩,脉细弱。一般以气虚与血虚的症状同见为辨证要点。

3.气不摄血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气不摄血证临床常见吐血,便血,衄血,皮下出血,伴见少气懒言,自汗,头晕目眩,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脉细弱。一般以出血和气虚症状并见为辨证要点。

4.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气随血脱证临床常见大量出血,继而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一般以血和阳气脱失症状并见为辨证要点。

(四)津液不足、水肿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1.津液不足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津液不足证临床常见口干咽燥,渴欲饮水,唇焦或裂,皮肤干燥,甚或枯瘪,目眶深陷,小便短少,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象细数。一般以肌肤、口唇、舌咽干燥、尿少便干等干燥枯涩症状为辨证要点。

2.水肿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水肿的临床表现常见体内水液停聚,泛溢肌肤,引起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的病症。水肿有阳水和阴水的区别,一般阳水以发病急,来势猛,水肿先从眼睑头面开始,上半身肿甚者为辨证要点。一般阴水以发病慢,来势徐,病程较长,水肿先从足部开始,腰以下肿甚并伴寒象按之凹陷不起为辨证要点。

阿虎医学









































北京哪家看白癜风最好
北京好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d.com/lxyy/1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