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5日,由上海交通大医院翟博教授团队与科济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科济生物”)李宗海教授团队共同合作完成的靶向GPC3的CAR-T细胞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I期临床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ClinicalCancerResearch(CCR,IF=8.9),医院肿瘤介入科施东华博士和史瑶平博士为第一作者,“科济生物“李宗海教授和肿瘤介入科翟博教授为通讯作者。这是靶向GPC3基因的CAR-T细胞治疗肝细胞癌的全球首个临床试验报告。
21世纪将是细胞治疗的时代美国生物学家GeorgeDaley教授
美国生物学家GeorgeDaley认为,“20世纪是药物治疗的时代,21世纪将是细胞治疗的时代”。
对于肿瘤来讲,20世纪化疗药物独领风骚,但是化疗固有的自身毒性和较低的有效性决定了它远不是肿瘤全身治疗的最佳工具。进入21世纪,免疫治疗和小分子靶向治疗成为肿瘤治疗获得突破的重要标志,但是现有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依然难如人意。
近年来,肿瘤三大特异性治疗方式之一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宠儿”,人们对此寄予厚望,但现实无情,至少在绝大多数实体瘤的治疗上PD-1等尚未显示出过人之处。第二类免疫治疗,即基于新抗原的肿瘤疫苗堪称前景似锦,但截至目前进展缓慢,尚无明显突破。
第三类免疫治疗即细胞治疗,也称过继免疫(ACT)疗法。其原理是将自体免疫细胞(T细胞、NK细胞等)体外激活和扩增上亿倍后,重新输回患者体内,增加抗击肿瘤细胞的“绝对兵力”,并辅以合适的生长因子等有力武器,杀伤杀死肿瘤细胞。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细胞治疗即成为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已经从最初的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DC-CIK等发展到目前火热的CAR-T、CAR-NK、TCR-T等细胞治疗。
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前期细胞治疗相比,CAR-T、CAR-NK、TCR-T等具有不产生耐药、可调动免疫体系更精准更特异靶向追踪并杀灭肿瘤、毒副反应相对轻微、患者耐受性高等优点,因而更具辉煌治疗前景。
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CAR-T等细胞治疗还主要集中于血液系统肿瘤,且价格昂贵,实体瘤尚在初步阶段,罕见临床研究报道。
CAR-T细胞治疗晚期肝细胞癌临床研究CAR-GPC3-T细胞为科济生物自主研发的第二代自体CAR-T细胞,其作用靶点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
GPC3是一种癌胚抗原,参与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正常组织中几乎未见表达,但在70-80%的HCC中表达。GPC3因其肿瘤特异性,被认为是极有前景的肿瘤免疫治疗靶标。
早在年,李宗海教授团队就率先发表了首篇针对GPC3靶点的CART细胞研究论文。
年,由翟博教授牵头,医院在全球率先开展了以GPC3为靶点的CAR-T细胞治疗晚期HCC的临床试验(NCT、NCT)。年12月至年7月24日,采用YCAR-GPC3T细胞治疗了13例GPC3表达阳性的晚期HCC患者。
肿瘤免疫治疗体系结构图CAR-GPC3T细胞基本结构图
该研究属于前期临床试验,重点聚焦受试者的安全性评估。受试者均在接受环磷酰胺+氟达拉滨清淋预处理后接受自体输注治疗。输注的剂量范围为7.0~92.5×细胞,中位值为9.6×细胞。
从研究结果看,受试者整体耐受性良好,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白蛋白、血小板等指标下降等轻微反应。9例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其中8例为1/2级,未予特殊治疗而自行恢复。1例发生5级CRS,该患者输注前肿瘤快速进展,疾病负荷严重,输注细胞后第二天发生严重肺水肿,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和终末期肝癌而于第19天去世。
本研究除了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