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淋巴结肿大原因很多:感染、淋巴瘤、结核、肿瘤转移等。超声检查的高分辨率使我们能够通过分析肿大淋巴结内部的回声改变对这些病变做出初步的判断。
各种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是各种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的一类。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在超声的细微表现上会有所不同。今天介绍的“门中门”征就是与病毒感染有关的淋巴结肿大的一个特征。尽管这一征象的敏感性不是很高,但是有很高的特异性,因此看到肿大淋巴结内出现这一征象时要首先考虑该淋巴结的肿大与病毒感染有关。
高频超声下的淋巴结呈现为与肾脏类似的结构,周围的低回声主要是淋巴滤泡构成的皮质,中央的强回声主要由结蹄组织、脂肪、血管网、淋巴管网和髓窦构成,一般将这些强回声称为淋巴结的“门结构”(还将这些强回声称为髓质的朋友请阅读下面这篇短文)。
淋巴结的“超声皮髓质”等于“组织学皮髓质”吗?
某些病毒感染时,肿大淋巴结的门结构会相对扩大并变得疏松,在扩大的强回声门结构内还会出现低回声的结构,好似在强回声的门内又出现一个低回声的门结构,我把这种现象称为“门中门”征。
造成这种现象的机制还不清楚,我猜测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时肿大淋巴结门部的淋巴网梗阻导致淋巴液的潴留有关。
典型病例分享:
病例1:女35岁,左手部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发现左侧肘部滑车上淋巴结肿大。
图1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滑车上淋巴结肿大。
图2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滑车上淋巴结肿大。仍旧呈现为典型的“门样血流”。
病例2:男,8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EB病毒感染有关)
图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EB病毒感染有关)引起的淋巴结肿大。白箭头所示为扩大并疏松的门结构,黄箭头所示为强回声门结构内的低回声门结构。
由科技文献出版社、“中国超声医学网”推出,张华斌主讲的系列课程《肌肉骨骼超的声诊断》每周一晚上八点直播。目前已经播出到第7讲。“中国超声医学网”在下周一推出一次免费试听活动,欢迎围观。同时还有其他福利赠送。
点击下面的链接了解更多:
华斌肌骨超声学院
向医学界传递更多超声圈的声音(内含福利)
张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