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眼睑病 > 患病危害

突发眩晕呕吐颅CT低密度灶诊断肿

中年男性突发眩晕、呕吐,查颅CT可疑第四脑室旁低密度病灶,脑室肿瘤还是血管病?下一步诊治如何进行?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50岁。因突发眩晕、呕吐2天入院。患者2天前坐船时感头晕,视物旋转,进食、进水时有呛咳,当时BP/mmHg。

既往史:发现高血压病1年,间断服用降压药,吸烟30年,饮酒30年。

入院查体:神清,构音不清,双瞳孔直径2mm,对光反应灵敏,无复视,向左或右侧注视时有细小水平眼震和旋转眼震,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右侧咽部活动稍差,四肢肌力和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普遍偏低,右侧Chaddock征阳性,双侧Babinski征阴性。右侧指鼻试验欠准,跟-膝-胫试验正常,Romberg征无法进行,右侧面部及左侧肢体痛觉减退。

诊治经过:发病次日头颅CT可疑第四脑室旁低密度病灶。发病第三天头MRI显示右侧小脑半球内、右侧小脑下蚓部及脑干内可见长T1、长T2异常信号,第四脑室及脑干受压,考虑梗死可能性大,但不除外右侧小脑下蚓部占位性病变,建议行增强MRI。

此期患者仍时有眩晕发作,本院和外院神经外科分别阅片会诊,考虑肿瘤可能性大,建议手术治疗。神经内科和外科再次会诊讨论,详细复习病史后有两种意见:血管病可能性大,或认为血管病存在但第四脑室肿瘤不能除外。最后达成共识:1周后复查头MRI,暂缓手术。

看到这儿,你觉得那种疾病的可能性大呢?

分析和讨论

1.病例特点 

(1)中年男性,急性起病;

(2)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呕吐;

(3)神经系统查体: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咽活动差、吞咽困难、交叉性痛觉减退、同侧共济运动稍差、右侧Chaddock征阳性;

(4)发病时血压高,既往高血压病史;

(5)第一次头颅CT可疑第四脑室旁低密度病灶;

(6)头MRI显示右侧小脑半球内、右侧小脑下蚓部及脑干内可见长T1、长T2异常信号,第四脑室及脑干受压。

2.定位诊断 

根据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交叉性痛温觉损害等定位在延髓背外侧。

3.定性诊断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急性起病,发病时血压高,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症状和体征符合延髓背外侧病变,为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头颅CT未发现出血灶,定性诊断首先考虑闭塞性脑血管病,小脑后下动脉闭塞。

脑干和小脑肿瘤:头MRI发现右侧小脑下蚓部及脑干内可见长T1、长T2异常信号,第四脑室及脑干受压,从影像学上看首先考虑肿瘤。病人起病形式很急,考虑有血管机制参与,但不能除外该部位有肿瘤存在。

4.治疗及转归 

发病2周时复查MRI并增强显示延髓及右侧小脑半球可见斑片状长T1和长T2异常信号,有明显强化,与2周前MRI比较病变有明显好转,诊断右小脑后下动脉分布区脑梗死(包括右侧延髓背外侧和部分右侧小脑)。

按急性闭塞性脑血管治疗原则及降颅压等治疗后,于发病后1个月步行出院。出院时头晕消失,步行欠稳,平衡差,眼震消失,咽活动正常,反射对称,右侧面部及左侧肢体痛觉差,病理征未引出。

9个月后神经影像学复查:

颈部MRA: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中度狭窄;左椎动脉起始部中度以上狭窄;右椎动脉未显影;左颈内动脉中度狭窄。

DSA:左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右椎动脉未充盈;右大脑中动脉显示欠清。

PET:右小脑皮质代谢减低,左颞叶内侧及基底节脑皮质代谢减低。

SPECT:脑血流显像未见异常。

5.讨论 

本患者最后诊断为脑梗死,经临床逐渐见好的临床转归、头颅MRI病灶明显缩小的好转变化、以及最后血管影像检查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性改变,包括右侧椎动脉闭塞和PET检查显示右侧小脑皮层代谢减低而最后得以确诊。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虽只占脑卒中的一小部分,但在临床上它是最容易与小脑肿瘤相混淆的一个疾病。

现代影像学的发展使鉴别诊断变得更容易,急性期同时进行MRI和MRA检查,必要时的DSA检查都能为临床提供有用信息。本例急性期暂缓手术,保守治疗密切观察病情1周,无疑是一种谨慎的临床诊治态度。

温故知新

1.知识回顾

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引起的延髓背侧梗死,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或Wallenberg综合征,是脑干梗死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老年人多由血栓形成引起,而青中年人多为心原性或动脉原性栓塞引起。实际上该综合征大部分并非小脑后下动脉本身闭塞,而是小脑后下动脉分出处附近的椎动脉闭塞引起。

注:12为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从椎动脉上部分出,是椎动脉最大且变异最多的分支。主要供应延髓中上部外侧区、小脑半球底部和蚓部下面的后部。小脑后下动脉自椎动脉外侧分出后,向后上走行到小脑底面时分内、侧两支。内支与对侧小脑后下动脉内支及同侧小脑上动脉吻合,侧支与同侧小脑前下动脉吻合。并由小脑后下动脉主干分出供应延髓外侧部的小支动脉,是终动脉。故当小脑后下动脉主干闭塞时,仅发生其到延髓的小分支供血区的梗塞,即延髓背外侧梗塞。

2.主要症状

(1)神经脊髓束、三叉神经脊束核和脊髓丘脑束:受损后表现为病侧面部和对侧躯干和肢体(不包括面部)痛、温觉障碍,即交叉性感觉障碍。

(2)疑核:受损后出现病侧软腭麻痹、构音及吞咽障碍,咽反射减弱或丧失。

(3)前庭神经下核:受累后表现眩晕、恶心、呕吐及眼球震颤;

(4)网状结构交感下行纤维:受损时表现为病灶侧不全型Horner征,主要表现为瞳孔小和(或)眼睑轻度下垂;

(5)前后脊髓小脑束和绳状体:受损后出现同侧肢体和躯干共济失调。

「温故知新」部分内容来自丁香园论坛。

编辑

李晴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病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正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d.com/hbwh/2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