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依据
针眼是因感受外邪,胞睑边缘生小硬结,红肿疼痛,形如麦粒的眼病,即于麦粒肿。
针眼症状:初起胞睑痒痛,睑弦微肿.按之有小硬结,形如麦粒,压痛明显。局部红肿疼痛加剧,逐渐成脓,起于睑弦者在睫毛根部出现脓点,发于睑内者,睑内面出现脓点,破溃或切开排出脓后,症情随之缓解。
二、治疗依据
西医认为,本病多由葡萄球菌感染所致,患者以青少年多见,体质虚弱,或有近视、远视及不良卫生习惯者最易发病。
中医药认为,针眼屡发,风邪外袭,客于胞睑而化热起因;常与过食辛辣炙腐,脾胃积热有关;营卫失调,气血凝滞,局部酿脓加重;脾虚湿盛、郁久化热,余邪未清、热毒蕴伏等,以致反复。中医可泻心火而安眠,据经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从心脾而治。在恢复痊愈期,注重调理脾胃,健脾可促进水谷运化,化生精血运养于目与心,以致心气和则火宁。故治疗本病着眼心脾,是有道理。
本病临床诊断并不困难。有外麦粒肿与内麦粒肿的区分,外麦粒肿病变部位在睑缘睫毛毛囊的皮脂腺部位,内麦粒肿病在睑板腺部位;外麦粒肿容易发现,内麦粒肿在早期容易疏漏,自述疼痛,皮色不变,微有肿势,故难发现,但只要在眼睑皮肿处按压疼痛增剧者,则可考虑是属本病,称之内麦粒肿。若发现在内眦部的麦粒肿,应与急性泪囊腺炎相区别,前者多无慢性泪囊炎病史。
三、治疗方法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早期采取热敷,外用消炎、抗菌的眼药水或眼膏。若有全身症状、局部红肿疼痛明显者,可用抗菌素口服或肌注。脓肿成熟、按压有波动感时,则应切开排脓。对反复发作者,则寻求诱发因素,对因采取治疗措施。
中医称为“土疳”、“土疡”、“针眼”等,倘胞睑焮红肿痛,也列为“眼丹”范畴。中医认为,本病过食辛辣炙煿厚腻之品,以致脾胃积热,升扰于目;亦有胞睑受损,风邪热毒乘虚而入发病。若有畏寒发热,脸肿痒痛,苔薄白、脉浮数,症属风热袭表,用疏风清热法;如果肿势较甚,疼痛剧烈,多属脾胃壅热,宜清热泻火解毒;如果邪毒内陷,脓出不畅,则用托毒排脓法。
本病治疗内外兼治,疗效较好,内服药的药渣可以加热熏眼,一举二得。此外在发病期,应节制厚腻之品,以防反复发作。
四、小儿为何易长麦粒肿
麦粒肿俗称针眼,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是儿童常见的眼病。健康成人眼睑,有防御外界病菌侵袭的能力,由于,小儿对感染的抵抗力不强,免疫机能差,加上本性好动,若伴有卫生习惯不良,脏手揉眼等,易致细菌侵入腺体而发病。
所以,常哭闹、常用脏手揉眼,这都是给细菌乘虚而入创造机会。引发麦粒肿的细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因此,多有化脓性炎症。另外,小儿在患有疾病时,全身抵抗力下降,也极易引起麦粒肿。这完全是小儿免疫机能差,对感染的抵抗力不强的原故。
麦粒肿,又分为内麦粒肿,与外麦粒肿两种。外麦粒肿是睫毛根部的皮脂腺或毛囊的急性炎症。表现为眼睑局部性红肿,有小硬结,自觉疼痛及触疼。数日后,毛囊根部出现脓头,切开排脓或自行破溃出脓,症状很快消失痊愈。内麦粒肿是眼睑里面脸板腺的急性炎症,其症状与外麦粒肿一样,但因炎症在较坚实的脸板组织内,所以疼痛较剧烈,炎症持续时间也长,严重时整个眼睑红肿,患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几天后,在眼皮里面出脓头,排脓后即告痊愈,症状也会随之而消失。
五、麦粒肿如何护理
(一)麦粒肿的营养及饮食
如果正患麦粒肿,推荐补充维生素A和C,这样有益于皮肤健康。宜进食清淡饮食,要吃水果蔬菜,饮奶酪、草本植物的茶,果汁和矿泉水。要以有规律的间隔,重复进清淡饮食,可防止麦粒肿进展。
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不吃刺激食物,多喝水并保持大便通畅。
(二)家庭护理要点
1.在脓头未形成之前可作热敷,以促进化脓,轻的炎症也可在热敷后完全消失。全身及局部使用抗生素也可促进炎症的消失,抗生素口服、肌注或静脉注射均可,它对化脓菌的作用都很好。
2.一旦脓头出现就应及时切开排脓,不要等到自行破溃,这样可以减少病儿的疼痛,并可缩短疗程。
3.当脓头出现时切忌用手挤压,因为眼睑血管丰富,眼的静脉与眼眶内静脉相通,又与颅内的海绵窦相通,而眼静脉没有静脉瓣,血液可向各方向回流,挤压会使炎症扩散,引起严重合并症,如眼眶蜂窝织炎、海绵窦栓塞甚至败血症,从而危及生命。
4.局部可点眼药,一般使用0.25%氯霉素眼药水即可,如分泌物多用利福平眼药水效果好。小儿入睡后可涂金霉素眼膏。
5.不要用脏手揉眼睛,以免将细菌带入眼内,引起感染。
六、麦粒肿的预防与治疗
(一)麦粒肿是眼睑腺体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分为内外两种:眼睑皮脂腺或睫毛毛囊的感染为外麦粒肿,睑板腺感染称内麦粒肿。
(1)外麦粒肿
病变部位初起时红肿、疼痛、近睑缘可摸到硬结,形如麦粒,3~5天后脓肿软化,7天左右可自行穿破皮肤,脓液流出,红肿消失,有的也可不经穿破皮肤,脓液流出,红肿消失,有的也可不经穿破排脓或因排脓不畅自行吸收消退。
(2)内麦粒肿
因其炎症部位在坚实的睑板内,一般范围较小,看起来不重,但疼痛却明显,近外眦部(小眼角)的重症麦粒肿可引起白眼球(球结膜)水肿,呈水泡样,甚至突出于睑裂之外。在睑结膜上的病变区呈红色或紫红色中心部有黄白色脓点,脓肿自结膜面自行溃破,脓液可排出,症状消失。
(二)麦粒肿的治疗
得了麦粒肿该怎么办?
早期热敷很重要,可点抗菌素眼药,重者可口服抗菌素。一旦出现脓头,千万不要自己用针挑或用手挤压,以免炎症扩散,引起眼眶蜂窝织炎、海绵窦栓塞或败血症等,后果不堪设想。医院进行排脓处理,很快就会痊愈。
麦粒肿早期可热敷,每日三次,每次20分钟左右,以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消散肿物,晚期可待脓肿肿局限化后切开排脓或让其自溃。千万不要用手挤压或用没有消过毒的针去挑,因为面部有丰富的淋巴管和血管网,直接和颅内的血管相通,再加上面部的静脉无静瓣膜,挤压后炎症易向颅内扩散,可引起后果严重的海绵窦炎或脑膜炎等。重症者可全身应用抗生素,眼局部用一般浓度的眼药水和眼药膏。
(三)麦粒肿的预防
为什么会得麦粒肿呢?
这主要与局部或全身抵抗力下降有关,如经常用脏手或不干净的手帕擦眼或眼局部慢性炎症,其次与屈光不正、过度劳累、糖尿病等有关。
怎样预防麦粒肿呢?
(1)注意眼部卫生,保持眼部清洁,不用脏手或脏物揉擦眼睛。
(2)注意休息,看电视、打电脑、写作业时间不宜太长,增加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3)积极治疗眼部慢性炎症。
(4)对反复发作的麦粒肿,应注意检查是否有屈光不正,若患有屈光不正应及时矫正。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反复发生或出现多发性麦粒肿,也就是一只眼睛上长2~3个麦粒肿,应当全面检查身体,查明病因,要知道因眼部的慢性炎症,如结膜炎、睑缘炎或屈光石正面造成的眼疲劳都可成为麦粒肿的重要诱因。
此外,糖尿病或消化道疾病时,因血糖升高或身体抵抗力弱,细菌在人体内容易繁殖,这也是易引起眼部化脓性感染的因素。
治疗方法之一:
麦粒肿针眼中药方
(1)蒲公野菊治针眼方
麦粒肿是一种常见眼病,容易反复发作,应用本方内服与熏洗,治愈天数明显缩短。方中蒲公英入胃经,清热解毒,配以野菊花起到增强清热作用;蒲公英还有活血祛瘀的功能,促进麦粒肿的消散。
蒲公英30克、野菊花15克,水煎服。
功能清热解毒,对麦粒肿有效。
(2)针眼麦粒肿内消方
木通3克、滑石15克、黄芩9克、连翘12克、瞿麦15克、大黄(后下)6克、蝉衣4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本病炎症消退,或接近消退,为预防复发,可佐以扶正之品如黄芪、党参、淮山药、白术等。
功能清脾胃伏热。主治麦粒肿及顽固性屡发性麦粒肿。
(3)针眼龙胆岑连汤
龙胆草6克、川连3克、黄芩6克,枳壳3-4.5克、甘草3克,水煎服。
脾失健运加二陈汤、厚朴、白术;若风火炽盛者加金银花9克、花粉6克、栀子4.5克、知母4.5克;若阴虚火旺者,取六味地黄汤加银花、柴胡、五味子、生甘草、当归等;肝气横逆,侮脾乘胃,取逍遥散加减。
功能清热解毒。主治多发性睑腺炎。
(4)针眼黄连乳汁方
黄连3克、乳汁适量。把黄连放在容器内,然后将乳汁挤入,以浸没药物为度。浸泡1日,滤出其汁,点搽患处,1日3-4次。
功能清热消肿。主治麦粒肿。
治疗方法之二:
麦粒肿针刺治疗经验
麦粒肿是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为葡萄球菌感染所致。
根据足太阳膀胱经行于上眼睑,足阳明胃经行于下眼睑,以及《灵枢经筋第十三》:“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的论述,上眼睑的麦粒肿当治足太阳膀胱经,下眼睑的麦粒肿当治疗足阳明胃经,分取以下两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一般治疗一次即可治愈,最多不超过三次。
(1)肩胛区反应点
上眼睑为足太阳膀胱经所过,所以上眼睑的麦粒肿可在背部肩胛区膀胱经的循行区域发现一些如小米粒大小的小红点,稍微高起于皮肤,少则一二个,多则数十个,可用三棱针点刺或挑刺出血,出血的原则是“血变为止”,即挑刺时出血颜色较深甚至呈紫黑色,需出血至血色变为正常,才说明火热已除,方可停止。
(2)足中趾趾腹
下眼睑为足阳明经所过,所以下眼睑的麦粒肿多为脾胃积热,火毒循胃经上攻所致,下眼睑的麦粒肿,肩胛区一般不会出现反应点,就是有反应点,点刺效果也远不如上眼睑麦粒肿效果明显。
对于此种麦粒肿,可用三棱针点刺足中趾趾腹,一般在靠近趾甲处点刺出血,原则也是“血变而止”。
(3)经验趣闻谈
吾曾教人运用此法医治针眼,但治者说,有位麦粒肿的患者,运在肩胛区点刺,效果不理想。经询问,方知道是在下眼睑的麦粒肿。于是告诉他,要在同侧的足中趾,趾腹点刺出血。于是,他依法治疗,翌日即愈。
医好却糊涂,不明此法仍问,明明“胃经的井穴历兑在大趾次趾,为何取足中趾?”
吾请他看一下,阳明胃经的循行,足阳明胃经“下足跗,如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说的都是到足中趾。所以在足中趾趾腹点刺出血,就可以治疗下眼睑的麦粒肿,也可以治疗一切胃火上攻的疾病。故后恍然大悟,连说妙哉!
当然,足大趾足次趾足中趾都有胃经分布,如果三个趾腹一起点刺,效果会更好。
治疗方法之三:
麦粒肿针眼青草药汁方
方一
[组成]鲜淡竹叶适量。
[用法]取鲜淡竹叶茎,去节,放在酒精灯上烧其中部,待其汁渗出,稍停片刻,涂于患处,每日1次。
方二
〔组成〕鲜鸭跖草适量。〔用法〕将鲜鸭跖草全草洗净,剥去叶片,取茎一段,将其一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或用指挤压,即有汁液从断端流出,将此汁液涂于睑结膜表面及皮肤表面红肿处,每天4~5次。〔附注〕①局部若化脓,先用生理盐水洗净脓液再涂药。②药液温度不能太高,以免烫伤局部。
方三〔组成〕鲜飞扬草适量。〔用法〕将其折断,取乳汁涂患处。
方四〔组成〕核桃楸皮9g,大黄6g。〔用法〕水煎服。〔附注〕①孕妇忌服。②此方也可用于大便干燥。
方五〔组成〕鲜积雪草适量。〔用法〕洗净,捣烂,掺红糖敷之。
-------清眸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工作日):14:30---20:30
周末及节假日(休息日):9: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