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眼睑病 > 对应症状

去年的今天,我女儿可是哭足了8个月

iKids写在前面的话:

今天早上都被开学日的朋友圈刷屏:

“教室里小孩在哭,妈妈在外面走廊上哭。。。”

-虐心-

“小孩一交给老师,再见之后马上离开最好。”

-笃定-

“我还要交代几句,魔法亲亲忘记了~”

-焦虑-

今天的重灾区当然是幼儿园的小班。

小编作为一个新生妈妈,早上也送女儿入园了,班级里秩序井然,门口流连的家长一个也没有,搞得我躲在后门不放心的张望都显得有点多余。女儿还没来得及跟我说声再见,就被教室的玩具吸引进去了,我感觉ral轻松啊!

不过我们读者Carri说了一句我怎么都轻松不起来的话:“我女儿刚入学也没哭,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哭了足足8个月!!!”

这8个月Carri是怎么过的?虽然案例有些极端,但个中的情绪矛盾、解决之道,对今天普遍焦虑的妈妈应该都有帮助,无论下午你接到的是哭累了的孩子,还是笑嘻嘻过完一天的孩子。

女儿哭足八个月

无论怎样,千万不要站在老师的对立面

Carri家女儿是去年9月上的小托班。在她入园之前,全家配合,借用绘本、编故事、参观幼儿园开放日等,有计划地让她和从小陪伴着的妈咪分离。开学前,她都表现出对新生活的迫不及待。

开学那天,她头也不回地跟着老师走了,略带了一点点犹豫。看她小小的个子背着大大的书包,牵着老师的大手消失在走廊尽头的那瞬,一回头,为娘是低着头含着泪出的幼儿园大门。

12月,全家人有了一段10天的旅行。回到幼儿园的第二天,女儿突然开始哭,撕心裂肺,像袋鼠一样往妈妈身上挂,甚至有几次放学了去接她,都能看到她带着笑意的小脸上两个肿眼泡,下眼睑哭得红肿(想到那个场景,Carri很不争气地又泪目)。

女儿会提及班上的好朋友跟她玩的游戏,女儿会给家里的娃娃们排排坐点全班的名......可是无论怎样,她还是哭,每天早晨,入园那刻变成了负担。

就这样,持续了快两周。

Carri尝试了各种方式,不骂不威胁,有技巧地推敲,可小小的女儿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在幼儿园开心吗?很开心;有好朋友吗?有,还对她很好;老师好吗?好,像妈妈。

可是,从早上坐到安全座椅那一刻,女儿就开始不说话,每天上学路上的那25分钟,Carri都是如坐针毡。

在寻求“专家”无果后,Carri转向万能的朋友圈。朋友说,她的孩子上小学的第一年无间断的哭了整个一年级,哭得全校无人不知。可是看她孩子现在那画得一手好画,古灵精怪的模样,算是给了她一个定心丸。

可,要命的春节假期过完,刚刚稍微平复的“上学哭”又声势浩大的回归。

这次,为娘真是有点没了主心骨。

“当她还不能表达的时候,你去帮她找原因,也许就没有原因,她只是发现,幼儿园虽然好,可是没有你。”Carri的好友这样开导她。

于是她放下了所有的指导书,不再看那些“专家说”,不再照着砖家的套路去察觉孩子是否有“分离焦虑”。

她不再去追问原因,她暂停了全家长时间的旅行,坚持每天送她去、无论她怎么哭都给她一个紧紧的拥抱、放学准时接、接了就绝口不提幼儿园,但她一旦主动提到,Carri就帮她强化幼儿园给她的快乐,她的那些好朋友是有多喜欢她。

“无论任何时候,千万不要站在老师的对立面。”

这句话,很多朋友跟她说,她也一直在心里默念,这是我那一年最大的收获。

幼儿园不是早教机构,私立的一个班也至少十几个人。老师不可能有时间和机会经常主动与家长沟通。尤其是对女儿这种相对乖巧的孩子,她这种延发性的不适,难免让Carri怀疑,是否因为学校和老师,让她有了不愉快的经历?

媒体经常报道师德的沦丧,抓住一个问题就无止境的扩散,这种社会舆论引导就让每个家长在面对老师时都会带着一种不确定。我们不再像老一辈那样对孩子说,“要听老师的话。”我们教孩子——要去分辨认知,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

可人心啊,毕竟是相互的。

只要选择的是一家有正规办学资质的幼儿园,所谓的伤害,我们相信都是极小概率事件。

所以,Carri选择坚定地相信老师,并且邀请老师一起帮她度过这个困难时期。

刚开始并不顺利。

每次女儿哭,她会告诉老师:“我就是有点想妈妈”。

而这期间,Carri听到另一个家长告诉她:“我看到笑笑一个人在教室哭。”这时,当妈的真是心如刀割。“我都可以为她去死,所以我当然希望伤心的那个是自己。”Carri带着一丝迷茫的极端。

可社会就是如此的真实,孩子和我们一样,一头雾水地扎进去,遍体鳞伤的事情如果发生,也实属难免。

Carri说她不奢求老师能真的有时间去照顾好女儿每一个细微末节,她能做的,只有更多地陪伴和关怀女儿,更多主动地去和老师沟通,邀请老师一起为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点赞。

再后来,女儿有时候会不哭了,尽管小小的脸上还是流露着不舍。她会自己回来在餐桌上开着玩笑不经意地说,“我今天中午吃饭想妈妈了,所以哭了一点点。”

再后来,她会在上学路上开心地和妈妈讲故事、分享绘本和儿歌。她不再像以前每个上学的早晨都耷拉着一张脸,她开始和同学的妈妈、和老师们打招呼。

艰难的八个月,就这样过去了。

故事中揪心的细节都已经过去,Carri也只是记得女儿以泪洗面的画面、自己的坐立不安。回说整个过程时,她并没有刻意多做什么,只是等待-对整个过程、主动沟通-和老师之间、积极引导-对孩子。

但每个家长能做的,也都只有这些。区别只是,一些孩子心大一些,需要家长做的点滴少一些;一些孩子敏感一些,需要家长点滴的呵护多一些。

无论时间长短,终会过去。

老师说:孩子哭,我们会这么做

如果没能遇到这么做的老师,那我们自己做这些也不错!

听完Carri的故事,我自己也心有戚戚。我们采访了上海持有AMS认证的蒙氏老师Juanjuan,她来自上海私立蒙特梭利幼儿园,我们请她从儿童心理专家的角度来看看,如果她遇到这样的小孩,她会怎么做?好多观点都特别有益,我只想说,如果我们没能遇到这样的老师,那我们自己做这些引导也真的很不错!

首先,请理解下,小朋友为什么会哭?

他们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了完全陌生的环境,就算是大人也一样会不适应,我们会找朋友聊天,打电话,很多方式缓解自己的不适应,可是孩子的语言发展还没有到达可以自如表达自己的情绪的程度,所以,哭是正常情绪的表达,不要谈“哭”色变。

哭是正常的,不哭的反而要担心,因为一开始不哭的孩子有可能以后会哭很长时间。

第一天入学很新鲜,不少孩子第一天都不哭,但不保证第二天也不哭。每天孩子哭闹的最多就是接送的时候,所以特别是早上分别时,果断地跟孩子再见,大多数孩子在跟老师进入教室之后,都会很快停止哭泣。

在Juanjuan老师的经验里,新生哭基本分为以下几种:

1:哭得很大声

有的孩子第一天就开始哭,哭声很大,这样的孩子属于反应强度大的孩子,哭几天之后应该就会停止。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会安静陪伴在身边,保证孩子的安全,但不用一直唠叨:“不要哭,不许哭。”他拥有这样表达情绪的权利,老师要陪伴他,给予及时的回应和帮助,很快他就会明白,这里和家里一样温暖,慢慢的,就会停止哭泣。

2:从不哭到哭

一开始一点都不哭,玩得非常开心,甚至还不想回家,过了几天,逐渐反应过来了,知道原来不是只是来玩一下,要一直待在幼儿园,然后开始哭,并且会持续很长时间一直哭。

对于这样的孩子,温柔的聊天,肢体的拥抱,告诉他接下来要出去玩,要吃饭,要睡觉,和他一起玩耍转移他的注意力,都会帮助他感觉好一些。

3:哭哭停停

哭是一种诉求,我们观察孩子,孩子在哭的过程中也在观察我们,如果他们在家里已经学会了利用哭来掌控大人、达到目的,那他们的状态是哭哭停停的,很会看接下来我们会怎么做?

对于这样的小人精轻描淡写一点就好。

4:小声地在角落里哭

还有一些孩子,天生性格谨慎,即使哭也是小声哭,通常他们会在角落里,默默的抽泣。

对于这样的孩子,尤其需要老师的







































白癜风治的好吗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d.com/dyzz/5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