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视是神经科常见症状之一,双眼复视患者大多是由于眼外肌运动障碍所致,根据眼外肌运动障碍的性质其病因可分为神经源性、肌源性、机械性等。
今天我们就参考「Midnights」原则来初步探讨一下复视的鉴别诊断,欢迎大家补充。
代谢性疾病
(M,Metabolism)
Wernicke脑病
Wernicke脑病(WE)是一种由维生素B1缺乏所引起的脑病,年由CarWernicke首先描述。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典型者呈现临床「三联征」: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精神障碍。
影像学特征:WE具有典型的发病部位,第三、四脑室旁及中脑导水管周围、乳头体、四叠体、丘脑为该病常见受累部位(这些部位有较高的糖代谢、氧化代谢率,也是维生素B1代谢较快的地方)。
MRI上可见对称分布的斑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FLAIR序列、DWI序列病灶呈高信号,具有诊断价值。增强病灶可有轻~中度强化。不典型患者影像学上可见皮层、小脑等部位异常信号。
图1典型Wernicke脑病头颅MRI表现
炎症性/免疫性疾病
(I,Inflammation/Immunity)
1.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可模拟几乎所有眼肌麻痹或眼位偏斜,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受体阻滞好发于高代谢、易疲劳的眼外肌。重症肌无力可单累及眼肌,也可累及全身。临床症状具有波动性,晨轻暮重。
进一步检查包括疲劳试验、新斯的明试验、重症肌无力抗体、肌电图、纵膈CT等。重症肌无力抗体包括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见于50%的患者)、肌肉特异性肌酸激酶(MuSK)抗体、抗titin抗体、抗RyR抗体等。肌电图低频重复电刺激波幅递减10%以上为阳性。
2.眼眶炎症
特发性眼眶炎症(眼眶炎性假瘤)可累及肌肉、软组织、甚至视神经,潜在致盲性。在某些案例中,只有一块肌肉受累,引起眼眶部肌炎。除外复视,患者常诉疼痛,尤其是眼球活动时;眼球突出,甚至视力丧失。
结节病、类风湿关节炎和血管炎(包括肉芽肿性血管炎、巨细胞动脉炎)可导致眼眶炎症。
表1各种眼眶炎症性疾病的辅助检查
疾病检查结节病胸部CT、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水平甲状腺眼病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RF)肉芽肿性血管炎中央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巨细胞动脉炎血沉(ECR)、C反应蛋白(CRP)、颞动脉活检特发性眼眶炎症的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极少数患者甚至使用放射疗法。在一个长达10年的回顾性研究中,包含所有药物治疗方式,只有63%的患者得到长期缓解。
图2眼眶炎症。A,眼眶MRI示眼眶内直肌炎(黄色箭头),而头颅MRI未发现病灶;B,双侧眼眶炎症(黄色箭头)是这个颞动脉炎患者的首发表现,可见颞动脉强化(蓝色箭头);C,眼球突出患者,可见右侧眼肌弥漫性炎症,尤其是外直肌(黄色箭头),ACE水平升高,病灶扩展至眼眶外的翼腭窝(D,绿色箭头),提示结节病
3.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THS)是一种累及海绵窦至眶上裂和眶尖的、特发的、肉芽肿性炎症。炎症压迫海绵窦内的血管与神经结构。
可引起眼肌麻痹,单侧进展性痛性眼肌麻痹为本病特点,动眼神经最容易受累,其次为滑车神经、展神经及三叉神经第一支。
眶上裂可见条状、结节状病灶,海绵窦增大增宽,眶上裂海绵窦区临近颞叶脑膜受累。钆增强MRI是首选影像检查方法,可见海绵窦区从眶上裂到眶尖的均匀强化信号。
图3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MRI表现。水平位(A)和冠状位(D)T2加权像显示右侧海绵窦增大,信号轻度减低接近灰质(黑色箭头);水平位(B)及冠状位(E)增强T1像对比显示异常软组织穿过眶上裂延展至眶尖(白色箭头);同时也明显看到右侧颞部硬脑膜、小脑幕及右侧眶尖呈增厚的高信号影。治疗1月后复查,水平位(C)及冠状位(F)增强的T1像显示右侧海绵窦信号异常有显著改善
4.Miller-Fisher综合征
Miller-Fisher综合征为吉兰巴雷综合症的特殊亚型,主要表现为三大主征,即共济失调、腱反射减退、眼外肌麻痹。有时可出现瞳孔改变。大部分患者起病前有感染病史,急性起病,脑脊液蛋白升高。
周围神经电生理可有传导延迟,髓鞘和轴索同时受损。血清中神经节苷脂GQ1b抗体阳性,没有肢体瘫痪或瘫痪较轻。
5.Bickerstaff脑干脑炎
临床少见的炎性脱髓鞘疾病,多数患者有前驱感染病史,表现为急性对称性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伴意识障碍和(或)锥体束征,亦有CSF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血清中存在特异性抗体GQ1b抗体。
头颅MRI表现为脑干长T1长T2异常信号,但无特异性表现。治疗方案基本按照GBS。
年,Odaka等首次提出抗GQ1b抗体综合征,包括Miller-Fisher综合征、Bickerstaff脑干脑炎、伴眼外肌麻痹的GBS、急性眼肌麻痹。抗GQ1b抗体综合征的提出有助于理解这些疾病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
图4Bickerstaff脑干脑炎MRI表现
6.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脱髓鞘病变,脑干内病灶可表现为脑神经受累症状,动眼、滑车及展神经麻痹则出现眼球运动障碍。
以20~40岁女性多见,以反复发作和缓解交替为特点,MRI能敏感显示脱髓鞘斑块,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急性期可有强化。脑干病灶多位于中脑大脑脚、四脑室底部及中脑导水管周围。
图5慢性MS患者,单纯幕下病灶;单侧核间性眼肌麻痹,轻度痉挛性四肢瘫
神经变性病(D,Degeneration)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锥体外系肌僵直、垂直性核上性麻痹、假性球麻痹、步态共济失调及轻度痴呆为临床特征。
影像学表现对于该病的诊断十分重要,正中矢状位MRI尤其重要。PSP常伴有中脑顶端萎缩,中脑上缘平坦或凹陷,似蜂鸟嘴,称为「蜂鸟征」,反映PSP是以中脑为主的特征性萎缩。
水平位MRI可见中脑前后径变小,导水管扩张,四叠体池增大,中脑似鼠耳,称为「鼠耳征」,在诊断PSP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图6PSP患者的MRI表现
肿瘤性疾病(N,Neoplasm)1.眼眶肿瘤
眼眶肿瘤可以是占位性病灶,或为弥漫性浸润肌肉和软组织,均可有复视表现。眼球突出和压眼抵抗是常见症状,但眶上部肿瘤可引起眼球向下突出、移位,乳腺癌转移瘤可引起眼球内陷。
一项研究显示,磁共振DWI像无弥散受限信号提示良性病变,有75%的符合率,活检是确诊手段。下图显示了一例眼眶粒细胞性肉瘤,以复视为主要症状。
图7眼眶粒细胞肉瘤。1名20岁画家表现为斜复视,右眼结膜充血、眼球突出(A);查体示右眼内收、上视和下视受限。初考虑甲状腺眼病,但眼眶MRI示眼眶外上侧肿块(B);全血细胞分类示白细胞增多,伴幼稚细胞。病灶活检证实为粒细胞性肉瘤(C);开始化疗数天后,患者视觉症状好转,现患者仍维持缓解状态
2.颅脑肿瘤
颅脑肿瘤是引起眼肌麻痹的常见原因,儿童常见于脑干肿瘤,成人常见于鼻咽癌、颅中凹肿瘤如垂体大腺瘤、鞍旁脑膜瘤、鞍旁海绵状血管瘤、颅咽管瘤、颅底转移瘤、淋巴瘤等。
脑干肿瘤以低级别胶质瘤多见,MRI可见脑干膨大变形,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具有占位效应,增强后轻度强化。
鼻咽癌成人多见,好发于鼻咽顶侧壁,软组织增厚致咽隐窝及咽鼓管变浅消失,向上侵犯破坏颅底骨质,侵犯颅神经可出现相应症状。需询问患者是否有鼻衄症状,鼻咽内镜检查及鼻咽部增强MRI有助于诊断。
图岁女性患者,复视和眼睑下垂。水平位T1增强见双侧动眼神经增粗、强化(A)。冠状位T1增强见双侧动眼神经(红色箭头)和面神经(黄色箭头)增粗、强化(B)。病理结果为T细胞淋巴瘤
3.脑膜癌
多有原发恶性肿瘤的病史,由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至蛛网膜下腔,经脑脊液循环播散至脑神经,蛛网膜下腔及受累脑神经周围肿瘤浸润而呈结节状增粗。
12对颅神经均可受累,以第II~VIII对脑神经受累多见。MRI增强可见柔脑膜不规则增厚强化,可见多发结节状改变,受累脑神经增粗并强化。
图9A,MRI增强水平位T1WI示柔脑膜不规则增厚强化,可见多发强化小结节;B,MRI增强矢状位T1WI示双侧听神经增粗、异常强化,软脑膜广泛强化
感染性疾病(I,Infection)脑膜炎
常见由结核性、细菌性、隐球菌等病原菌引起的脑膜炎。
1.结核性脑膜炎:颅底炎性渗出物刺激、侵蚀、粘连及压迫造成多颅神经损害,多为双侧不全性动眼神经及展神经麻痹。
2.细菌性脑膜炎:以展神经多见,其次为动眼、滑车、三叉及面神经。
3.隐球菌性脑膜炎:起病隐匿,病情迁延,常见展神经和动眼神经麻痹引起眼球运动障碍。各种脑膜炎MRI增强示柔脑膜增厚并线性强化,可合并脑实质及脑室扩张积水表现。可行腰穿取脑脊液化验以资鉴别。
内分泌类疾病(G,Gland)1.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糖尿病性眼外肌麻痹常突然发生,且多为单侧,多发生在第Ⅲ和第Ⅵ对颅神经,少数可累及第Ⅳ对颅神经。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可以发生在糖尿病的任何时期,临床表现多样,但其发生率随糖尿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
眼部症状表现为视力下降、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复视可作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出现于隐性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常无瞳孔改变,可与其他病因相鉴别。
2.甲状腺眼病
50%的Graves病患者和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可见眼眶部组织淋巴细胞性炎性浸润。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阳性家族史和女性。
临床症状包括眼球突出、结膜充血、结膜水肿、眼睑水肿和红斑(见下图)。可查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相关抗体及眼眶CT或MRI,需要与其他眼眶炎症性疾病相鉴别。
图10甲状腺眼病。A,一名65岁女性患者表现为眼睑红斑、水肿、挛缩,结膜充血、水肿,双眼突出,左侧眼裂增大;B,冠状位CT平扫,示数条眼外肌增厚;C,水平位CT平扫,示双侧内直肌肌腱相对未受累(红色箭头);D,水平位增强MRI,另一名患者表现为复视,左侧视神经病变,见左侧眼眶尖部饱满(黄色箭头)
遗传性/先天性疾病(H,Hereditary)小儿斜视
儿童起病的斜视患者可能保持无复视数年,直至年龄、疾病或药物暴露最终导致失衡,从而出现复视症状,可以急性起病。
小儿复视综合征包括先天性滑车神经麻痹、Duane综合征(展神经麻痹伴内收眼球内陷)、Brown综合征(先天性上斜肌肌腱纤维化伴内收受限)和下斜肌亢进伴V型内斜视。
中毒/创伤(T,Toxin/Trauma)1.创伤和骨折
眼眶部创伤可压迫眼眶部肌肉,甚至眼球处肌腱断裂,引起眼肌麻痹。多有外伤病史,眼眶CT是首选影像检查,可清楚显示骨折和缺损。
早期手术修补眶壁,松弛受累肌肉,可减少疤痕形成。罕见的上颌窦出口处骨折可以阻滞通气,产生负压,从而使眼眶下壁下移。
图11外伤致眼外肌压迫。53岁女性,既往体健,在楼梯上摔下后出现垂直性复视。查体示左眼上视、下视、内收受限,提示外伤后动眼神经部分麻痹。眼眶CT发现眼眶下部骨折,下直肌突出骨折处,引起肌肉压迫(红色箭头)
2.医源性复视
眼外肌创伤可继发于白内障、视网膜、眼眶和鼻旁窦手术。白内障取出术后复视发生率为0.17%~0.85%。
在一项大型研究中,约25%眼外肌活动受限或麻痹的患者,由眼眶后部麻醉导致肌肉圆锥损伤引起(眼外肌起始处在眼眶后部),左眼更常见,因为右利手手术医生注射左眼更具难度。
血管性因素(S,Stroke)1.中脑出血
中脑出血少见,多由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出血。急性起病,轻者表现为复视、眼睑下垂、单侧或双侧瞳孔扩大、眼震、共济失调,严重者意识障碍、四肢瘫痪、去大脑强直,常迅速死亡。
急性期CT上呈高密度,周围水肿呈低密度。
2.中脑梗死
中脑梗死出现眼球运动异常多样,可出现垂直性凝视麻痹和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前者包括双眼上视麻痹、双眼下视麻痹和「垂直一个半综合征」。
急性期脑梗死CT上呈稍低密度影,边界模糊。MRI上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上弥散受限而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
图12右侧动眼神经麻痹,共济失调步态,a.DWI像,b.T2像
3.颅内动脉瘤
脑底动脉环处动脉瘤可压迫侵犯眼球运动神经,引起神经损害,出现相应眼肌麻痹。后交通动脉瘤、大脑后动脉瘤及小脑上动脉瘤常引起动眼神经麻痹。
许多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往往都以患侧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颈内动脉后交通分叉处的动脉瘤约20%的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表现,而是以复视、上眼睑下垂首诊于眼科,容易误诊,但病情发展比较凶险。
CTA、MRA及DSA可详细显示动脉瘤大小、起源、瘤体及载瘤动脉血管情况。
图13左图CT平扫见临近鞍区的软组织肿块。中图CTA见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部动脉瘤伴不全钙化。右图DSA证实为动脉瘤
复视多发生于眼外肌麻痹时,临床常见四类眼肌麻痹要点你理清了吗?回复一张表格帮你来搞定。丁香园论坛站友回复绑定还可获取5个丁当。编辑:李娜
白癜风形成的原因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