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眼睑病 > 对应症状

我省护理行业迎来大变革,省卫健委等12部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平

从住院病区到门诊前台,从基础护理到专业护理,从上门服务到网约护士……随着医疗学科的发展完善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变化,护士及护理人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日,省卫健委等12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通过建立完善护理服务体系、加强护理从业人员培养和队伍建设等措施,创新护理服务模式,精准对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在一系列好政策的推动支持下,未来将有哪些护理服务值得期待?

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

今年44岁的谢敏霞从事养老护理行业已有11个年头。凭着一份爱心和勤劳踏实的工作态度,来自周口农村的她从当初的一名下岗职工成长为养老院里的优秀护理员,更是老人们值得信赖的“亲闺女”。但即便如此,让她放心不下和常常感到棘手的依然是老人的健康问题。

今年6月份,谢敏霞参加了由河南卫生健康干部学院承办的“全国首批健康照护师”的培训,并顺利通过结业考核,令她受益匪浅。“以前我们照顾老人大部分都是生活起居的基本照护,但对于脚肿、皮肤瘙痒、夜间频繁小便等老人常见的健康问题,往往都是凭经验去护理,实在拿不定主医院的大夫过来看看。”通过三个月的集中“充电”学习和老师们“手把手”的带教培训,谢敏霞不但掌握了老年人平日健康护理的知识,还学会了与老人沟通的技巧。“培训回来之后,我就按照老师说的夜晚睡觉期间把老人的脚垫高,调整白天降压药的服药时间,现在我服务的几个老人再没出现过脚肿、夜晚小便次数增多的现象,他们休息好了,精神状态也就跟着好了。”说起“自己的老人”,谢敏霞一脸高兴。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实施,社会上针对失能失智老人、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护理服务需求愈发增多。目前我省注册护士36万余人,与庞大的护理服务相比,这个数量远远还不够。针对当前护士“人手不足”的问题,此次《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加强辅助型护理人员(护理员)的培养和培训,提高其病患、老年人、残疾人、母婴生活照护从业技能,扩大护理服务业人员队伍,拓宽社会就业渠道。”

河南卫生健康干部学院是全省12家健康养老护理教育培训基地之一,在院长丁树德看来,加大辅助型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就是把需要工作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这类人员与一般的家庭保姆、医疗机构的护士不同,他们是一群具有一定医学护理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生活照料服务人员,可以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个性化的健康需求。”他同时坦言,由于工作劳动量大、收入不高、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也让护理员成为流动性较强的职业。“现在国家已出台了医疗护理员的培训及规范管理文件,今后一方面要让他们的培养培训更加规范化,另一方面应通过社保、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的合力,共同提升护理员的职业认同感,让这个职业叫好又叫座。”丁树德说。

参与多学科诊疗,架起医患沟通的“桥梁”

“你好,医院麻醉科的护士。昨天做完手术之后,肚子上的伤口有没有感到疼痛?”

“昨天回来后喝了一次润肠药,晚上起来上厕所突然觉得肚子疼。”

“这个药的作用是把肚子里的胀气排出来,是正常现象,不用担心。”

9月5日上午10点,医院妇科三病区,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护士孟星正在对前一天做过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她一边认真询问患者术后疼痛反应、及时将信息输入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系统里,一边耐心地为病人及家属讲解镇痛泵的使用和参数调整。

自从科室年开展了多学科联合疼痛管理以来,孟星就加入到了术后随访小组,每天的工作就是将全麻手术病人的术后疼痛数据信息及时反馈上报,协助麻醉医生做好病人的疼痛管理。“走出手术室来到病房为患者服务,这样的体验让我的眼界开阔不少,特别是对于病人疼痛的护理和围术期管理有了全面的认识。”谈起现在的工作,这个河南首批毕业的麻醉专业护士倍感自豪。

为了让患者看病更加精准高效,多学科诊疗(MDT)成为近年来医疗领域的热词,这也是此次《意见》所鼓励和倡导的。“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普及,‘无痛、舒适化医疗’是当前医学发展的方向,围绕这一目标,围术期患者的术后疼痛管理不可忽视,这样的管理模式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据省医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护士长支慧介绍,“以往由于受到医疗设备、科室职能分工的影响,病人手术后出现的急性疼痛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而多学科联合疼痛管理,将麻醉医生、麻醉护士与病房医生及护士等多个学科人员联系在了一起,麻醉护士既是疼痛管理的评估者、又是指导者、参与者。”

得益于多学科联合疼痛管理模式的建立,该院术后疼痛发生率近两年来一直维持在1%左右,远远低于国内术后疼痛发生率的平均水平。这份令人欣慰的“成绩单”,离不开像孟星这样每天用脚步“丈量”评估全院近名全麻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状况的麻醉护士。“参与多学科诊疗,不但提升了护士的业务技能,也建立起医患沟通的‘桥梁’,最终是要提高病人就医的满意度。”支慧说。

目光再转向该院的国际医疗中心。在这里住院的患者可享受“九师”团队开出的“处方”。这个“九师”团队是由医师、护师、药师、中医调理师、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康复理疗师、心理咨询师、运动指导师等人员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共同把脉,为患者进行全面、专业的“一站式”健康管理。

“多学科诊疗常常用于肿瘤患者的诊疗服务中,由多个学科专家针对某一疾病或某个病人,通过讨论和研究,提出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如今,这样的模式正在逐步推广应用到所有临床学科,护士通过评定患者、参加多学科小组会议、健康宣教等职责,增加医患关系的信任度,是多学科诊疗模式的重要参与者。”业内人士表示,实践证明,现代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各学科的通力合作,多学科诊疗模式有着快速诊断和治疗、精准高效、节约精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等益处,是医疗方式的一次革新。“面对这种医疗方式的变革,护士将大有可为。”

编辑:王向前




转载请注明:http://www.mwoad.com/dyzz/141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